第(2/3)页 孤竹国在臧荼这些燕人最危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们,前期免费提供了住宿,衣食物援助,但是燕人却对孤竹国毫无感激。 为什么? 因为这些燕人本身潜意识就认为,孤竹国帮助他们是应该的,因为孤竹国富有啊,而且是愿意主动帮助他们的,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义务帮助。 而且燕人甚至还认为无事献殷勤,对孤竹国一直有一种抵触心态,所以一直对于孤竹国的规章阴奉阳违,以公谋私。 这是因为孤竹国没有接纳已经三观成型的人群的经验。 燕人的心思,孤竹国大多数人都弄不懂。 而当时王诩着急去带兵支援辽阳战役,国中的事情就交给墨怜和仇禾处理了,于是导致了燕人成为了孤竹国中的一根刺。 为此,墨怜苦恼了,很久。 但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自己处理燕人的方式不对,墨怜马上就吸取经验,派人在燕人中混迹,了解他们的习性和想法,最后总结出一套专门对付这些中原文化群体的方法。 那就是利用中原人的所有劣根性,也就是人性之恶。 比如,贪婪,嫉妒,猜忌等等。 孤竹国之前的构成是孤竹人,野人,胡人和奴隶构成,这些人的心思太过淳朴,所以初期怎么治理都不会出现问题。 但是中原人不一样了,中原人的心思,复杂到让人毛骨悚然。 墨怜将毫都仓库中囤积的所有肉食都拿出来接济齐国难民,并非只是因为实在吃腻了兔肉和蛙肉,更重要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将臧荼和田安的表演击碎。 领袖,就是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正轨和困境的存在。 田安和臧荼身体力行的接待难民,两个目的,田安要在齐人难民中确认自己的领袖位置,因为这个时候的难民是最脆弱的。 虽然这些难民没有奴隶那么凄惨,但是也是一种变相的奴隶群体,几千年来他们都在遵从贵族百姓的方针来生活,已经对国家和贵族产生了依赖感,一旦没有国家的引导,他们就会有些无所适从,而且十分没有安全感,这是几千年来引导压抑造成的。 而这个时候,领袖是最容易确认自身地位的时候。 如果在齐国内,即便田安有着王孙的身份,贤良的名,这些人依旧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吹嘘吹嘘,不会把他当做一个领袖,他们的领袖依旧是十里乡的亭长,而亭长的领袖是更高一级的官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齐国亡了,整个统治系统崩塌,需要一个能够站出来确认领袖位置的人,而这个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身份多高,名声多好。 这个人只要给他们充足的粮食吃饱肚子就可以,甚至不需要提供遮风避雨的房屋。 所以田安就先孤竹国一步,把自己东拼西凑的粮食从城中掉出来接济难民。 而臧荼的目的,就是明面上帮助田安这些齐人,实际上为了团结在毫都城中安逸了三四个月的燕人们,臧荼回来之后,发现大多数燕国人已经丧失之前的斗志,被孤竹国安逸的生活蚕食了斗志,这样对于臧荼的统治领导很有威胁。 所以他决定用齐人难民惨痛的现状,提醒一下燕人,若是一直依附着孤竹国,没有自主权,那么迟早有一天,也会再变成难民。 如果田安和臧荼的目的达成了,那么这十几万燕齐人,一定会成为孤竹国最大的隐患,而他们也确实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