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沚戛军,屠尽求全订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思考。 在已经形成了不可抗力的社会价值关系下,思考的强弱有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社会地位,尤其是文化越闭塞,越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也就是所谓的原始。 越原始,思考的力量就越强大,最先学会思考的那批人,成为了奠定后面社会基础的统治者,后学会思考的人,只能在这群统治者制定的规则下,成为执行者,而最后一批被剥夺了思考能力的人,就会成为被奴役者。 孤竹国的社会秩序是原始的,一切都是由王诩结合后世中外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最终选出来的一种暂时适合孤竹国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将会在孤竹国的领土上,无限蔓延传承,直到,被另外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取缔。 而王诩想要塑造的价值观中心,可以称之为,让所有人有仪式感的活着。 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皇太后答书:“将仪式于文考,以教孝于诸侯。” 归田录卷二:“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仪式是一种从礼法形成中,产生的一种形式。 或者说,仪式是一种统治者为了凝聚人群的集体行为,而造就一种形式。 但是仪式感,确实在这种集体行为中,只有个人才能感受到的一种感觉。 西方谚语常说,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是对于个人审美需求的尊重,仪式感也是这样的。 仪式的目的是构筑一个想象共同体的过程,人们通过参与同一个活动,为一个目的而执行,从此在执行过程中寻找精神上的同伴,抵御孤独和恐惧。 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想象共同体一群人才能够形成一个集体。 华夏人为什么会以华夏人自称? 并不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而是华夏的祖先们用血汗仪式构成了这种想象共同体,在华夏这片宽广的土地上,你不会认识所有的省份,城镇,县村,更不可能认识大多数的人华夏人,但是你依旧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个华夏人。 这就是仪式的作用,因为它的存在,让你认同华夏,从而来视线你与所有华夏人的认可和甄别。 当一个拥有仪式的文化,就会从弱小的个体,凝聚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而仪式感,则是建立在集体仪式基础中,寻找一种个人的认可。 这种认可是会上升到哲学的最高程度。 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 而且通常这种仪式感,很难被其他人了解和认可,又被称之为,一个人的狂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