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质认为,韩信、周瑜等人的奇谋,终究只靠精密的计算来取胜。 这不过是“智之奇”罢了。 比这更高一筹的,是“德之奇”。 他以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为例,认为郭子仪的成功,不仅仅是智谋的作用。 更是他平素忠义素著,威望深孚人心,是以德服人,这才是更高明的奇。 而最顶级的奇,则是“神之奇”。 如王霸在滹沱河边,以河冰已合的谎言稳定军心,而河水竟然真的冻结。 文质认为,这已经是天人感应,非人力所能及,近乎于神了。 朱由检此刻的感觉如同吞了苍蝇一般。 神TM的神之奇! 这和用黄金三章把他骗进来,然后就开始水文的小说有什么区别! 他皱着眉头继续往下看,直到文章的末尾,文质的目的终于图穷匕见。 文质在文章结尾,开始大谈当今朝局。 他认为,我大明在上天庇佑下,中兴稳固,威震四海。 府部藩臬纲纪联络,边疆堡垒屯戍严明,已经是一个完美的棋盘正局。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根本没有可乘之机,所以也就不需要再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奇谋”了。 朱由检心中无语,你说的是这个时空的嘉靖朝吗? 最后,文质表明心迹,说自己最崇拜的是郭子仪,希望自己能像郭子仪一样,以“德”行事,心怀忠义,为国建功。 “啪!” 朱由检终于忍无可忍,将手中的试卷重重地拍在了御案上。 朱由检冷笑一声,这哪里是什么兵家策论,分明不过是一篇文采稍弱的进士文章而已。 通篇都是天人感应、道德感化、天命所归,听起来玄之又玄,实则虚无缥缈。 他铁青着脸,又翻开了第二题。 第二题的题目,在朱由检看来设置得更有价值,也更难回答。 古之戎车、舟师,沿及千年,其利安在? 后世车船之制不一,孰利孰弊? 请结合李陵浚稽山之战,牛车为营,终被匈奴铁骑所破;曹操赤壁之役,铁索连舟,终遭祝融之灾。 论我朝用车战以御虏,用海战以防倭,二策是否可行? 好! 这才是真正的军国要务,直指大明当时的军事困境。 但要答好这题,非得有踏踏实实的边地海疆实战经验才行,他反正是答不上来。 却不知这位状元公又打算怎么回答? 朱由检快速扫过第二份答案 果然,这位状元公的答案,却又是一碗陈年老汤,换汤不换药。 对于车阵和舟师的利弊,不过蜻蜓点水。 转而又开始高谈阔论——器有利钝,存乎其人;法有优劣,惟在得人。故知圣王之应天下,惟其时,惟其人而已。 朱由检只觉胸中一股郁气直冲脑门。 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说来说去,不过是为自己的无知开脱而已!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刀,扫过殿下那三位噤若寒蝉的武学教习。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