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鏖战河东(九)-《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慕容恪见兄长的脸色阴沉下来,自觉失言,连忙请罪。
慕容儁这才笑道:
“玄恭多虑了,悦绾之才,不下阿六敦,有他在,朕可高枕无忧。”
慕容恪心道:
‘但愿如此。’
尽管悦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慕容恪清楚,冉闵之所以失败,其一是被三方合力围攻,其二则是冉闵自身的问题,一连串的胜利让他麻痹大意,故而遭遇襄国一战的失败。
因此,慕容儁认为悦绾之才不下慕容垂,这一点慕容恪其实并不认同,只是他了解慕容儁的性格,再劝下去只能适得其反。
慕容恪强笑道:
“陛下,既然桓熙北上迎击苻坚,我等亦当在东垣县出力,只有让桓熙感受到南线的危急,他才有可能在失去方寸的情况下,铸成大错。”
慕容儁闻言颔首,他也知道战争的胜负不能只看兵力的多寡。
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屡见不鲜。
慕容儁当即召来诸将,豪言道:
“即日起,攻打东垣县城,务必要在三日内破其城池!”
慕容儁并没有将一个小小的东源县放在眼里,杨安只有五千精兵,而自己则有十二万步骑,他又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在慕容儁看来,三天,只需要三天,他便可占据东垣。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慕容儁的预料。
燕军接连强攻城池,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但城池就是屹立不倒。
攻城的第三天,慕容儁的脸色越发难看,他派遣使者前往劝降,向杨安许以高官厚禄。
使者顺利进入了东垣城,他对杨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仇池立国近五十年,而为桓熙所灭,听闻将军是仇池公的孙儿,将军身怀国仇家恨,何以要为桓氏出力,我家陛下爱惜将军才干,只需将军顺应天命,陛下入主关西之日,定为仇池复国,岂不美哉!”
杨安耐着性子听完他的长篇大论,而后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