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送葬扬州-《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这句节哀,桓温已经听许多人讲过,可丧母之痛,哪是能够轻易抚平的。

    今日桓温、桓熙父子与周抚在密室相会,并不是要谈公事,只是在叙私情,之所以避着外人,也是担心聊得投入了,一时没有控制住表情,惹人非议。

    桓熙很少插话,基本上都是桓温与周抚在说。

    毕竟周抚是桓温的部将,从他对桓熙的称呼就能看出来,唤的不是梁公,而是世子。

    桓熙在襄阳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哪怕他再怎么长袖善舞,也不可能在这种时期,这样的场合,去结交从远方前来吊唁的宾客,以及楚国的大臣。

    对于他来说,在丧期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尽情的表现出自己对祖母离世的悲痛。

    这样的日子一晃而过,桓熙跟随桓温与叔父们迎来送往,答谢了不知多少宾客,也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妻儿。

    谢道韫一行人是赶在出殡的前一天来到的襄阳,同行的不只有周幼娘,还有谢道韫的父母,谢弈、阮容。

    谢弈与桓温早已冰释前嫌,二人既是老友,又是亲家,如今桓温丧母,他于情于理都得来一趟。

    周抚将幼娘抱在怀中,幼娘有些怕生,她是周楚前往长安以后才降生,自然不认得祖父。

    直到桓熙告诉了她眼前之人的身份,周幼娘这才搂住了祖父的脖子。

    至于阿满,则在灵堂里失声痛哭,只不过还没有苻坚那样的火候,做不到当众呕血的地步,但是观者无不动容,就连桓温也在私底下对着桓熙感慨道:

    “你当初执意将阿满留在长安,由自己教养,如今看来确实是对的。”

    以桓温的老辣,当然能够看穿阿满的悲伤并非出自真心,但是他不在乎。

    阿满究竟孝不孝顺,这是桓熙应该考虑的事情,与他桓温又有何干。

    反而是阿满小小年纪,能够学到桓熙几分神韵,这让桓温心中很是高兴。

    他不怕阿满长大以后城府颇深,就怕阿满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养成一個柔弱、天真的性子。

    将来阿满是要继承桓家基业的,怎么可以没有城府。

    这也是当初桓熙在未央宫时,明知道阿满是故意哭给自己看,但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真实想法,夸赞他是一个‘至诚至孝的好孩子’的缘故。

    当然,守江山可不能光凭演技,否则千古影帝杨广也不会那么快就葬送了大隋的江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