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天玑星再求援-《全球战国》


    第(2/3)页

    大明到了天启四年(1622),全国的钢产量达到了53万吨。朱由栋直接把零头给了奥斯曼:从天启四年起,每年无偿援助3万吨粗钢。

    除了钢铁,还有粮食:每年定额援助300万石米面(折合为18万吨,相当于每年给奥斯曼帝国每一个人发放近10公斤粮食)。

    说实在的,这样大的运输量,对双方的运输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和负担。甚至在某种程度而言,因为要保证这么大量的粮食尽快运到中东,大明的普通商运都受到了抑制。

    但是,正是有了这笔进项,易普拉欣在国内执政期间,才可以把全国的粮税降低到近似于无的地步:如此,奥斯曼广大的农民阶层,不管他是谁的信徒,都对易普拉欣感恩戴德。

    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才是易普拉欣这位权臣站稳脚跟的基础。而若是没有了易普拉欣,估计奥斯曼在欧盟面前撑不了多久所以,再怎么艰难,朱由栋还得咬着牙齿继续送!

    易普拉欣的信件里,首先是详细的说明了欧盟的准备情况,以及奥斯曼这边的应对。并言之凿凿的说,结合对方的军备以及本方情报人员的打探,可以明确,欧盟将在三月开战。

    对于菲利普的布置,朱由栋没什么好说的:换了他去做欧盟盟主,基本上也是这个打法,南北对进,充分发挥海军的优势嘛。但是对于易普拉欣的布置,他就有点不认同了:谁敢保证欧盟军队一定会奔着耶路撒冷来?到时候人家兵峰一转,直接去伊斯坦布尔登陆怎么办?你又没有制海权。人家的兵靠着海军一日千里,你的士兵得靠着双脚去爬安纳托利亚高原啊——士兵爬高原还是小事,你的装备呢?

    不过呢,宗教这玩意对政治的影响,对于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汉人来说,确实难以理解。万一菲利普迫于宗教压力,明知道大军直航伊斯坦布尔最好,但就是要头铁的去撞耶路撒冷呢?

    不管了,你们两个要是猪脑子打出狗脑子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么说起来。”仔细的看完易普拉欣的亲笔信后,朱由栋抬起头来:“欧盟是要在今年的3月动兵了?”

    “是的,陛下。我国大维齐再次恳请您加大对敝国的援助力量。”

    在易普拉欣的信里,他明确的告诉朱由栋:二十万对五十万,再加上他上位时间短,还是个权臣。这个仗,实在难打。所以,他要求朱由栋,最好是直接支援他三到五个师。

    这种要求朱由栋当然不可能答应:说真的,在看完易普拉欣的信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把自己派驻在奥斯曼的那个师撤回来。当初派他们过去是准备让他们打仗的,但那也只是让他们参加低烈度的局部冲突或者势均力敌的战斗——在那里,战斗不是主要目的,了解武器在战场上的应用,以实战锻炼部队才是。他实在没想到欧盟居然动员了这么庞大的力量。如此一来,自己的那个师真要上了战场,很可能面临数倍于己的围攻。md,到时候全军覆没了,锻炼个屁的部队!

    所以,他是不愿意继续加码了。钢铁没有了可以再炼,粮食没有了可以再种。我大明男儿没有了那就太麻烦了:那得一万多个母亲怀胎十月,再辛苦抚育十八年,国家再耗费巨资训练两三年才能恢复啊。

    搞清楚,我们只是因为利益暂时走到一起的盟友。就算你扛过了这一波,最后甚至反杀了菲利普。我们终究还是要将对方杀之而后快的竞争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