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好大一堆殿下-《全球战国》
第(2/3)页
至于方正化,朱由栋用的很顺手,所以只是把他的级别提升了,但职务还是没变。
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不过,内廷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外廷却基本维持了稳定——毕竟,这套内阁班子是朱由栋出任监国后搭建起来,已经用得很顺手了。就算是要调整,也是把对倭国、暹罗的这场战争打完了再调。
以上种种,虽然事情不少,但好在从朱翊钧明确禅位的想法后,以上人事变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安排。所以,这些只是在登基大典后履行相关手续而已。
而朱由栋登基后首先去做的,却是朱家的宗室问题。
1618年5月10日,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朱由栋就召集大明所有亲王聚会。
按照老朱定下来的礼法,皇帝没有继承皇位的儿子都是亲王,亲王没有继承亲王位的儿子都是郡王。亲王、郡王代代世袭,不减爵。从郡王的儿子(没有继承郡王位的)起,这爵位就是每代逐渐下降,直至降到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等——奉国中尉不管有多少个儿子,全部都还是奉国中尉。
老朱当年一口气封了27位亲王,这27位亲王开枝散叶,又陆陆续续产生了数百位郡王。从朱老四开始,十多代大明皇帝又分封了三十多位亲王,然后这些亲王又产生了更多的郡王.
当然,亲王之中有绝嗣的,有除爵的。郡王当中这种情况就更多。总之,到了朱由栋登基的时候,大明一共有28位亲王(不含朱由校等新封四王),以及903位郡王.
在前些年朱由栋搞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的宗室并不是禁区。所以,朱由栋还掌握一个数据:到了这会儿,发源于老朱的那个y染色体,已经复制了25.3万份。
这么多人,不能通过科举做官,也不能经商。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亲王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之外,即便是郡王,那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至于什么将军、中尉啥的,更是普遍的穷困潦倒了。
宗室问题不解决,是存在巨大隐患的。首先是政治不正确:大明也是提倡孝道的。你这皇帝连自己家的亲戚都照顾不好,有啥资格要求老百姓讲孝道?而孝道都不讲的话,那忠诚又从何而来?而且在朱由栋看来,朱家子孙这么多人,闲了这么多年,废物当然不少。但是在历史本位面,朱家子孙里也有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人,实在不应该都被圈养起来当米虫。
故而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宗室的问题。当然,大明的宗室人口这会儿实在太多了,不可能全部召集起来聚会。所以,把亲王们叫在一起商讨就是了。
这场会议是在兴华宫召开的。
从万历手中拿到乾清宫开始,朱由栋了一天的时间仔细的到处转了转。之后,穿越者得出的结论是:这宫里缺会议室啊,缺各种各样,能够容纳不同人数,并且能够保密的会议室。
但是这会儿毕竟时间紧,改造啥的是来不及了。所以,还是先用一下兴华宫吧。然后,兴华宫就第一次涌进来了二十八位亲王。
这些王爷们平日里基本都不认识,这难得的聚到一起,你殿下我殿下的,一堆殿下互相致意,很是热闹了一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