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应当舍恶修善,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少欲知足,不贪恋世间的尊荣,有时还要忍受饥渴。而志在无为圣道,研习学问,丢弃一切恶行,增长智慧,修集无漏道业,脱离生死苦海。还能以智慧教化天下众生,奉行十善,这就是自度度人,行菩萨道。 这时大众中有的比丘听闻佛说的道理后,反省自己,身口意三业和佛法相去甚远,五百余人即站起向佛叩头顶礼,合掌忏悔说:世尊所说不善的身口意三业我们都有,今天在佛前我们发露忏悔,惟愿世尊了解我们的诚意。从今往后发誓不再做不善业,应当如法修行,请佛作证。 世尊说:你们啊,佛是三界中的圣者,众生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忏悔罪恶,修习善行,十分欣慰,理当随喜呀。 又有五百名没有严持戒律的比丘,听闻佛的教“六夜言情”更新最快,全化后,起立顶礼,向佛说道:世尊啊,我们实在不配出家修道,因为从前出家是为了名闻利养,行的却是虚伪奸邪之事,只有表面的功夭,受人供养,负债太多了。为此我们实在恐惧忧虑,今天愿还俗归家,请佛准许。 佛告诉这些比丘:那很好,我也随喜各位。因为人做某一项事业,都如同把玩利刃和毒药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还不如不做。否则作不好反而会受其害。你们今天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初次说法即会得到度化。 又告诉诸位比丘:宁肯割自己身上的肉来吃,也不要以邪心接受人家的布施。这是很难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这时佛的儿于罗侯罗等五十名沙弥听到石女遭受恶果的因缘由来,很是恐俱忧啦啦文学更新最快全虑。即向世尊礼拜,说道:今天听闻您说的石女恶报的因缘,十分恐惧。因为就象教授师舍利弗那样,有大智慧大福德,被国家中的名门旺族所公认,竟相供养最好的美味饮食甘露珍品。 而我们这样的愚痴小儿,没有什么福德智慧,接受这样的布施,后世一定会偿还宿债因缘,遭受痛苦果报,就象石女们一样。所以十分优虑。像这五百比丘前辈尚不能承受,还俗归家,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智慧的人呢?请佛慈悲,允许我们也还俗回家,希望能够免除将来的罪报,不要遭受痛苦灾难。 佛告诉罗侯罗说:你因为畏惧自己的罪业而想回家,希望能够免除苦报,是没有这个道理的。比如有两个人同时缺少饮食,饥饿难耐。忽然遇到好客的主人,招待他们甜美肥腻的食物。这两个人由于饥饿而进食过多。但是这两个人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自知饮食过度,身体沉重,嗝逆频繁,难以消化,有可能导致身体的疾患。于是前往就医,虚心诚意,作礼求救,请其解除病痛。于是医生给予对症之药,服下后将腹内的积存的食物全部吐了出来,并让其以火暖身,起居有节,禁止劳神费力。这个人因此而免于痛苦,终于能够得享天年,身体康健。 而没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吃的过多,以为身体的不适是鬼神所致,于是花费钱财,杀生祭抡鬼神,希望能够保佑自己的生命,却是白费功夫。腹中所积存的宿食,引发风气,绞转筋脉,心痛发作而亡。堕落致地狱当中,受苦无尽。这都是因为没有智慧的缘故。 佛又说:你罗侯罗,因为害怕自己的罪业而还俗归家,就如同没有智慧的愚痴之人。人求福德,脱离罪报,应该谦虚勤恳,向明师请教,修习智慧,忏悔罪业,改往修来。这样渐渐智慧成就,消灭众罪。 就如同我从前所讲:日光的威力能够除灭黑暗。人修习智慧也是这样。因为你从前种下善根的因缘,能够遇到佛法,舍利弗等比丘,就如同医生一样能够救助病苦,使人保住生命。你怎么会舍弃光明而趣入黑暗呢? 罗侯罗问道:世尊,诸佛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而我的心却像毫发的末端。怎么能够领会如来的智慧呢? 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不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可以盛满无数的器皿。这就是自利利人。能够自利利人就是大士,象我一般。罗侯罗听了佛的教导,恍然明了,不再忧虑。应按照世尊的教诲,奉行不二,不会再有怀疑了。 请问酒戒当时有一位只陀太子听了佛说十善业道、因缘果报没有穷尽的道理,向世尊跪拜合掌说:以前佛教导我们受持五戒,现在我想舍戒,转受十善法戒。因为五戒当中的酒戒难以守持,害怕获罪的缘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