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七章心灰意懒复有志 顺其自然不强求-《逆袭水浒传》


    第(2/3)页

    张叔夜叹口气,拱手遥拜道:“罪臣拜谢皇恩。”陈曦真却皱眉道:“太守难道就此不想出仕了吗?”张叔夜道:“身已经污了,岂能再有脸面为官?”

    三娘摇头笑道:“太守不必妄自菲薄,朝中若是多些太守这般的忠廉官吏,我梁山如何会到这般地步?太守若是拜官求去,对众百姓来说才是一件大憾事。太守安心,与宿太尉分别前,我曾与他说过,张太守招安后虽不求官位,但朝廷不可失去这般一位忠臣良将,还请宿太尉代为保奏,定要教朝廷再封太守官位。”

    陈曦真喜道:“若是有宿太尉保奏,太守定可复出为官。”张叔夜苦笑摇头道:“心灰意懒,不复有志。”三娘笑道:“若然圣旨下诏来,太守到时候还要抗旨不成?”张叔夜哑然无语。

    果然,只过了两日,便有李邦彦再来济州传旨,这趟李邦彦奉命前来,一则是带来青州、密州、登州交割山东路宣抚使统管的旨意,二来便是来传旨,封赏梁山其余将佐官位,一应官位皆是按那份三娘奏请封赏的奏表所封,并无出入,只是末了诏命张叔夜为山东路宣慰使。

    众人都叩谢恩典后,都是喜气洋洋,陈曦真连声与张叔夜贺喜,便是自己与女儿得了官位封赏,也没有这般高兴的。张叔夜却眉头紧皱,三娘也是微微有些惊讶,只笑道:“看来这一手该是出自闻焕章手笔,定是他的计策,朝廷才会封张太守这个宣慰使,便是拿我山东路看作是南蛮之地那些土司藩镇一般,需要一个宣慰使来做藩镇与朝廷之间的缓颊之功。看来太守这个差事不好当啊。”

    张叔夜闻言,不动声色的接旨后道:“既然朝廷有旨意,我自当遵从,扈宣抚使,将来便好生共事,为国为民,也为山东路百万军民百姓福祉计,某也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娘听了头有些大,朝廷把张叔夜弄在她这里,明显就是上点眼药,让她不痛快,不过三娘也不计较,一个张叔夜,无权无兵,能有什么作为?当下笑了笑道:“定如张宣慰使所言,一定好生为山东路军民百姓谋福祉。”

    随后三娘吩咐军马传令,教林冲、陈丽卿等留守梁山军马前来济州聚齐。不一日林冲、陈丽卿等率领军马,来到济州会师。两部军马会师后,自然是热闹非凡,济州外联营十余里,计点军马,共有十七万军马会聚济州,当真是千军万马,枪旗如林,人马无边无沿。

    李邦彦奉出朝廷旨意,晓示众军,都改旗易帜后,犒赏三军,众军皆是欢声雷动。便屯驻两日后,三娘在济州府衙内,分拔各军将领统领各部军马,持朝廷旨意,前去接收各处州县,都是按前述分拔职司而去。

    却说陈丽卿那里,初时瞒着陈曦真,但此时圣旨下来,陈曦真方才知晓宝贝女儿居然一直在梁山。当天会师后,陈丽卿封了清河县君,犒赏筵席之上,父女两各坐一方。

    待得席间空隙时,陈曦真将陈丽卿唤道廊下,陈丽卿低头跟了出来,大气也不敢出。陈曦真看着女儿淡淡说道:“好啊,原来你一直都在梁山左近,却不教我得知,这是扈泊主安排的吧。”

    陈丽卿尚未答话,背后飘来三娘的声音:“陈都监,我已经是朝廷山东路宣抚使,扈泊主一句,不可再出口了啊。”陈曦真回头一看,人随声至,三娘一身直衣狩服,笑语晏晏的站在廊下。

    陈曦真无奈只得上前行礼道:“小可家事,不想惊动宣抚使大人。”三娘道:“陈小姐安身梁山,是为了躲避官府追捕,那时候陈都监一家可都是朝廷缉拿的要犯啊。至于陈小姐为何到了梁山却不愿与陈都监见面,这就得问问陈都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