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大秦孤竹君》


    第(2/3)页

    即便现在孤竹人已经掌握一定的水性,但是依旧难以适应在河流中长期漂流。

    尤其是在船只还十分简陋的前提下。

    但是如果等把水路探查完毕,汛期也差不多到了,到时候不但河流的情况更加恶劣,连现在陆地的情况也不会太好。

    才刚刚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星期的小雨,王诩感觉踩在地上都仿佛感觉到能从泥土中反出水来。

    如果再拖延一段时间,王诩感觉整个墨羽港都会被淹没,变成一座‘威尼斯水城’。

    越是无法做出选择,王诩越是心情焦躁。

    王诩的焦躁就会化作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笼罩在整个孤竹上空,压在所有人身上。

    没心没肺的禺春也不再整天在湿地河塘中探索新的食物种类了,而是带着于夷巨人和神奴门加班加点的建造由公输矩设计的‘苍兕舟’。

    苍兕是一种水中神兽的名字,同时也是商周时期舟船的图腾以及掌管造船部门的名字。

    公输矩是一个正统传承了造船术的专家,比王诩这种只能谈理论,上手就懵的学者自然专业,而且不但从造船的技术,连礼仪规格也是专业的。

    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尔雅》

    这是商周定下的船只规格,天子出行的船叫做造舟。

    普通的一条船,可以叫做舟,是士人贵族能做的。

    两只舟并在一起,叫做舫就是最早的木板船,更加稳定,排水量更高,可控性更高。

    这种舫就是大夫可以乘的规格。

    诸侯的维舟则是四只舫并在一起的。

    而天子所乘的造舟,应该就是八只维舟并在一起的巨型舟船。

    传说周文王成婚的时候,所乘的造舟能够当做桥梁,横断渭水,场面宏大。

    可见造舟的规模,容纳几百人应该压力不大。

    经过了近千年的工具和材料进步,经验积累,华夏的造船技术自然日新月异,春秋吴越之时,吴国战舰分为,大翼,中翼,小翼,三主类,其中大翼能载百人,承重200石,吴王乘坐的艅艎战舰可以承载近千人。

    所以公输矩设计的这支苍兕号,预计能够乘千人。

    虽然他是如此信誓旦旦的吹下海口,但是王诩并不相信,因为在现在这种材料,时间都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就算能造出来,王诩也不敢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