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他可以利用孤竹人的多巴胺分泌还没有太过复杂和贪婪的时候,制定一个界限,然后围绕这个界限教会所有人如何感受到知足和快乐。 这个方法,就是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审美在没有被统治者作为执政武器之前,是一种最高级最便捷满足人类精神愉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像是大多数艺术家,穷困潦倒甚至痛苦一辈子,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外人角度看艺术家,就是浪费资源的和生命的一种行为,但是实际上,艺术的教化作用,在成本上应该是低于奴役n的教化作用。 音乐最初被定义为艺术,就是因为,音乐是最能够直接人类多巴胺分泌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期,音乐能够传达信息,同时也能传达情绪,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酵变。 因为最开始的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恐怖信息,恐怖信息同样能够多巴胺的分泌,就是少数人有着自虐倾向的原因。 但是随着漫长的人类发展音乐传达的信息也从恐怖变成了敬畏,喜悦,以及庄严等信息,但是那些恐怖记忆已经与音乐绑定,所以人类在接受这种敬畏,喜悦,庄严等信息的时候,同样会多巴胺分泌。 敬畏,喜悦,庄严,在人类文明没有赋予其他精神意义之前,是不会多巴胺分泌的,人类会因为敬畏和喜悦而热泪盈眶,已经是很后期的事情了。 就比如牺牲这个定义,放在远古部落时期,牺牲并不会被歌颂,也不会被称之为英雄,甚至会被人嘲笑。 至少在华夏文明中,由于儒家的不断歌颂牺牲才让这件事情被后人所感召而多巴胺的分泌。 这时的西方宗教则在告诉人们,有天堂这种东西,来利用恐惧人类的多巴胺,以至于达到奴役控制的目的。 孤竹国的人,对于愉悦的标准很低,能够吃饱穿暖,不至于冻死,对于他们就是最大的愉悦水准了。 王诩在城墙上写的那些s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感到愉悦,只当做是一种规则来敬畏。 他们不可能会为了和平等两个字而热泪盈眶,他们只会为王诩赏赐了他们足够的粮食而为王诩言听计从。 像翟仇,墨壬这样已经找到理想和追求的人,在孤竹国是极少数,所以王诩将他们称为通灵者。 当出现了通灵者王诩就会引导他们进入人类的第二次认知变革。 那就是面对死亡。 人类的第一次认知变革,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进行的bp行为,但是本质也是对于死亡的恐惧。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本我认知。 而宗教,艺术,文明都是建立在死亡恐惧和本我认知之上的。 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能够使人不再恐惧死亡,而是面对死亡,那么人类就进入了第二次认知变革,或者说是进化。 就是孔子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 而第三层超我认知,是王诩也只有概念,没有接触的领域,因为王诩从来就没把自己往一个圣人神人的方向要求。 但是毕竟这样的通灵者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少数,可能会决定孤竹国未来的命运。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多巴胺的分泌,让族人得到归属感,王诩还是觉得需要从物理层面催生。 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