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用乌青王,就是他的第一个课程。 原住民的问题,就交给原住民,自己只需要选择一方,乐见其成就好了。 因为王诩现在已经失去了判断好坏的能力。 他现在只想做到,眼不见为净。 只留下翟仇和一万孤竹军,帮着乌青王防守昌县。 王诩带着剩下的人,以及所有扶余nn开始向西边缓慢撤离,边走边修缮一下孤山峡谷,算是送给乌青王防守的最后礼物。 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和没有人类活动区域,区别真的很明显。 在往西向辽河迁徙的途中,王诩体会了一次开拓者的艰辛。 去年带着孤竹人迁徙的时候,走的是祖山境内那条迁徙之路,算是开荒过的。 但是这次从鞍山往西走,是真正的开荒了,就算是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也偏差了好几次。 最后王诩只能选择效仿王贲攻打辽阳城的方式,横推出一条路。 不过开荒虽然艰辛,但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王诩在这儿找到了大量野生的梨树,还有其他果树,以及已经驯化成功的野生香菇,还有野生的五味子。 每次发现这些大面积的野生动植物,王诩都十分开心。 因为这些野生的动植物意味着会给孤竹国的物产更加丰富。 孤竹国一直很缺少两种主要物质,一种是纺织用的桑麻,另外一种就是农作物,黄豆虽然好,但是光吃黄豆还是有些单一。 这次辽阳之行,在燕国收集了大量的小麦种子,其他谷物还要经过改良才能在东北耕种。 而纺织用的桑麻,虽然一路上看到很多野生桑树,但是没有蚕种,所以桑蚕就只能先缓缓,以后要是跟秦国通商的话可以购买,但是麻料植物王诩一直没有发现野生亚麻或纤维类植物。 这次发现野生的五味子,算是第一种野生纤维类植物了,虽然五味子的纤维比较粗糙,做衣服不太适合,但是却是做绳索的最佳原材料。 孤竹国航运业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绳索,孤竹国的渔都是用动物肠子编制而成,不但重而且韧性差。 有了这些野生五味子,至少可以解决绳索和渔的问题,虽然麻制渔同样不科学,但是想要造出尼龙绳根本不可能,只能凑合用了,毕竟麻制渔华夏也用了几千年了。 否则也不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这个俗语了。 做衣服的麻料,只能以后慢慢寻找了,不过听抓来的扶余俘虏说,箕子朝鲜似乎种植了大量的麻,已经向扶余沃沮肃慎等国售卖很多年的麻布。 孤竹国整体都是穿着兽皮衣的,虽然兽皮防风又保暖,但是透气性太差了,而且不好清洗,而且随着人口增多,兽皮的供应也会出现问题。 畜牧毕竟不是青蛙,繁殖成熟的那么快,即便繁殖能力强的兔子,想要长成至少要一年多,而且王诩已经在控制国内的畜牧数量了。 所以日常服装还是要以麻布为主。 若是箕子朝鲜真的种植大量的麻,那倒是省事了。 箕子朝鲜的具置虽然还没确定,但是已经从扶余人口中得知了大概区域,王诩对比了一下,应该就是营口以西到锦州葫芦岛区域。 这个区域比王诩资料中的箕子朝鲜要小很多,不过这样也好,距离山海关近了,就算打仗补给也十分方便。 林中的蚊虫蛇蚁多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不过好在遍地艾草,有一定的驱蚊虫效果,而且很香。 但是艾草能驱散蚊虫,却不能驱散马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