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他们以后不但要帮孤竹国收集海边漫山遍野的贝壳,还要顶着被海边那群嫉恶如仇的海鸟攻击,而且还要用自己在恶鸟口下抢食的辛苦劳动来换本来就应该用在北戴行宫中的建筑材料。 而且她们已经预想到了,等到齐人千辛万苦,万众一心的将北戴城建设完毕,将整条海岸线的恶鸟驱逐殆尽后,很大可能还没等到享受丰收的成果,就被即将来到的王氏大军给赶走。 毕竟毫都是大帝送给王氏的封地,而北戴行宫,应该也在王氏的封地之内啊。 古代的仇恨,都是国仇,很少私恨。 因为普罗大众活着都困难,根本又有时间去斗恨结怨,有时间跟别人结怨的,都是闲人。 而在古代,只有贵族百姓,才有资格被称作闲人。 而所谓两国的仇恨,也都是贵族王室之间的仇恨。 吴国和越国之间的仇恨,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仇恨代表了,但是归根结底,仇恨的根源就是吴国趁着越国国君新亡,试图偷袭发动战争,结果被越国新君勾践打败,导致吴国国君战死。 于是吴国新君夫差为了给父亲报仇,对越国宣战。 最后造成了吴越两国流传出了很多经典的典故,为华夏成语词库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比如卧薪尝胆,美中不足,沉鱼之容,鸟尽弓藏,泛舟西湖,箪醪劳师等诸多典故。 还有流传千古可歌可泣的鸡汤名句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但是仔细想想,两国之间的仇恨完全就是由于两国国王引起来的,所以导致两国隔江相仇数百年,但是实际上,跟普罗大众没有任何关系。 否则也不会有吴越同舟这个典故了。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这个典故说的是吴国人和越国人坐在同一艘船上,将拔弩张,但是忽然狂风骤起,有翻船的危险,控船的老船夫指挥两国人齐心协力对抗狂风,最终双双获救,然后感叹吴越两国之间的仇恨,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 燕齐两国之间的关系,跟春秋的吴越有点相像,仇恨全都都是来源于王室之间的恩怨,早期齐国为了报恩燕召公,多次救燕国,后期燕国见齐国昌盛眼红,几次试图落井下石偷袭齐国,最终损兵折将,于是才导致两国之间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 但是现在两国都已经灭亡了,这些恩怨也都烟消云散了。 而且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个时候自然齐人也忘记乐毅伐齐地千里之恨,燕人也忘记匡章子之乱燕时率领齐军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之怨。 在这个时候,万众一心重建家园才是重任。 毫都城中的燕人跟着臧荼一起,带着家中存粮多余的衣物去慰问齐国难民,一时间在毫都东南方向二十里的海滩山林交界处被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包裹着。 确实能够感到一丝人性的善良的光辉。 臧荼带着人伐木生火,臧衍带着学院学子帮生病的齐人看病包扎,田安和魏豹在分发物资。 “公子这个时候,应该与田安站在一起。”周巿看着守在大锅边的魏咎笑道。 “民以食为天。”魏咎笑了笑,用木棍搅拌着大锅内的黄豆汤“而且田安身边不是有阿豹在帮忙嘛?” 周巿也笑了笑“如此以来,公子的地位就要高于臧荼和田安了。” “这样不好吗?”魏咎眯起眼“向来贵族都是坐在这个位置的。” “虽说公子出身名正,但是此地却并无魏人,您要更要亲民。”周巿摇摇头“食物确实能够抚慰人的饥饱,但是能够第一时间让他们感到关怀,却更胜一筹,你看田安,一手捂着渗血的伤口,嗓子都喊哑了,王孙夫人抱着孩子在一边帮忙,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暖心?对于黎民黔首来说,这样一位领袖才是暂时值得托付的。” 魏咎眉头深皱,搅动黄豆粥的动作停下了。 “您再看看臧荼,满身臭汗,挥斧无影,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殊的信,叫做强壮。”周巿轻叹道“田安和臧荼两人都在展示自身最强大的一面,而公子却在此处默默无闻。” 魏咎脸色有些难看,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一尘不染的长衫,又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不过公子也并非做错了,公子是贵人,贵人自然有贵人的魅力。”周巿笑了笑“其余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吧。” “有劳周先生了。”魏咎对着周巿拱拱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