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个关键字,几乎囊括了与王诩历史观完全不符的历史事件,孤竹国全部都有参与,虽然参与感越来越弱,但是依旧掌握着核心秘辛。 这里面清楚的记载着商灭千载年见,殷商后裔在中原大陆为了复国推翻周朝做出的一些努力,虽然这些殷商后裔最后,因为有的利益不均,最终分道扬镳各成一派。 ‘三监控秦’讲述了当年周武王将自己的三个弟弟封在殷商故地,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管理殷商遗民,纣王遗子武庚发动三监之乱,策反三监国与周围殷商方国,奄和薄姑等国,但是最终由于卫国中途倒戈一击,导致计划失败。 失败后三监领地已经殷商遗民全都归于卫国,正式让卫国成为除了宋国之外,最大的殷商后裔国家,同时也在明面上将殷商王室贵族断绝。 但是由于周朝初期没有属于自己的正统祭祀文化,依旧需要继承殷商文化,所以依旧在殷商遗民中选拔出祭祀人员,于是在卫国和鲁国的殷商六宗中选出能够整理殷商祭祀文化者。 而最终选出来的殷商大宗,是子姓,也就是微子启的弟弟微仲,后来为了整理殷商祭祀制度,前往宋国学习,最后将殷商制度中的,儒,史,巫,卜,祝融合,最终帮助周国编制成周礼。 而这个微仲的后嗣子孙中,有一位叫做孔丘的,将先祖的文化整理彻底融会贯通,将儒,史,巫,卜,祝集成于儒,开创了儒家学说。 所谓儒者,最开始就是术士的一种,与巫者相对,巫者侍奉天地,儒者教诲人间,两者都是掌控祭祀的职业,后来的儒家,其实也就是将最早的祭祀文化,慢慢转换成了哲学文化,同时将天地与人间的定义模糊综合。 而殷商的儒巫史最终合为儒,绝于鲁国,又在鲁国涅槃。 而后宋国出身的墨家,根基其实与儒家相同,只不过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两者在春秋战国时间的活动,都与殷商后裔有所勾连,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在已经被驯化成奴的中原人当中,聚集如此大量的民间力量。 初期墨家不但在理论上,更在实际军事上都能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因为他们就是得到殷商遗民的直接支持。 而卫国,早已经被殷商后裔占领了,成为了为中原大陆活动的民间组织提供帮助的主要根据地,这也是卫国明明初期拥有成为大国的资质,最后却只能落一个‘君子国’的落魄原因。 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中原殷商后裔对于殷商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也就慢慢成为了一个各自为政的组织,没最后终于散落在天下诸国,以各自为政达成自己的目的和理想。 看到最后,王诩已经梳理不太清楚如今殷商后裔之间的联系了,或者说这个组织,已经彻底的消失了。 但是能够确认的是,这个组织中的最开始主要领导者,儒墨不合导致了组织的彻底崩溃,随着墨家式微,儒家隐没民间,这个组织就名存实亡,没有所谓的领头羊了。 当时孤竹国依旧有联系两家的特殊途径,但是墨奎也不敢确认,这个特殊到底还有没有效,因为当年送荆轲刺秦之时,曾经试图联系过墨家儒家,儒家确实给了协助,但是墨家却了无音讯。 墨奎将这些秘辛全部奉告,已经说明真正认可了王诩的身份。 但是这种认可,对于王诩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他对于殷商的认知感,还没有孤竹强烈。 而且这些秘辛,除了能够在以后写论文的时候提供一些论据论点之外,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毕竟王诩的目光,不是放在中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