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子扶苏-《大秦孤竹君》
第(2/3)页
说完蒙恬对官道两班的甲士骑兵打了个手势,二十位凶悍的甲士骑兵在前开道,左右陆续几十位骑兵护卫。
扶苏皱着眉,满脸疑惑的看着马车队伍消失在官道上。
“扶苏公子与王上长得很像。”王翦对着驾车的蒙恬说道。
“是啊,与年轻时的王上,简直一模一样。”蒙恬也笑道。
“但是却也完全不一样。”王翦意味深长的说道。
蒙恬微微一怔。
“扶苏公子应该很不得王上看重吧,即便是王长子的身份。”王翦说道。
蒙恬再次一怔“是大兄跟您说的?”
“朝中之事,从来不入终南山。”王翦笑道“扶苏公子是王上最讨厌的那种类型。”
“啊?”蒙恬一惊。
“仁厚,重情,意气还有谦卑,这是王上最讨厌的四样东西,偏偏扶苏公子身上都有。”王翦轻叹了一声“如果你真的认定他了,就要提醒他,不要在这几个方面,触怒王上。”
“大秦疲乏重压几百年,民不聊生,食不果腹,需要有一位仁君休养生息。”蒙恬沉声说道。
“你还是没有分清,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王翦轻叹了口气“早就说你不适合混迹朝堂,你非要涉入泥潭之中,还想成为辅嫡大臣。”
蒙恬抿了抿唇“请老师赐教。”
“王上其实是这个世上最仁慈的君王了。”王翦突然笑道“抛开那些本来就要造反的逆臣贼子,王上将会是千百年以后,唯一一位不将功臣斩尽杀绝的君王了。”
蒙恬莫名的身体一寒。
“王上注定是要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秋盛世,在这个盛世中,之前所有朝代的经验,都变成了鸡肋,所以不要用你从书上学来的那些东西,来侍奉王上。”王翦语重心长的说道。
蒙恬驾着车沉默不语,却慢慢放缓了车速。
“墨翟号称过‘百国春秋’后,著成《墨子》,孔子周游列国,阅遍诸国史书,而写《春秋》,晋国之《乘》、郑国之《志》、楚国之《梼杌》、鲁国之《左传》更是记下华夏千秋事,但是你想一下,这些人,哪个有伊尹周公旦管仲的辅国之功?而这些君王,又有达到了王上的功绩?”王翦沉声问道。
蒙恬眉头紧锁,脸上越发的阴沉。
“长平一战,世人都笑赵括纸上谈兵,但是又有几人愿意真正的去分析一下当时长平一战的实际情况?赵括不是输在了纸上谈兵,而是输在了他面对的是白起。”王翦声音变得有些轻缓起来“白起的用兵之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白起当时只杀人,不攻城。这样的用兵之术,书上没有,所以赵括才会束手无策,但是赵括确实是个兵法天才,尽管找不到先例破局,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了白起的目的,就是消耗歼灭,而当时赵国主力都在廉颇手中,廉颇一心以为只要用自己擅长的守城之术,就能慢慢与白起消耗抗衡,但是廉颇算不好赵国当时的国力后勤,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与白起对峙,赵括强行换下廉颇,主动出击决一死战,其实并不是纸上谈兵的昏招,而是这场战争必然的结果。”
“大将军的意思是,很多事情,都已经是必然注定了结果的?”蒙恬沉声问道,下意识的攥紧手中的缰绳。
“结果不是必然的,但是却能看到。”王翦语气深沉的说道“在你看到的结果上,制定计划,或许就能够改变结果。”
“您已经看出了,扶苏公子难继大统?”蒙恬脸色有些发白。
“如果扶苏公子一直都是这个样子,那么不让他继承,就是王上对大秦天下的一种仁慈。”王翦轻声叹息“你永远要记得,自己是个臣子,你看到的极限,就是臣子能看到的东西,而天下的极限,是只有君王才能看到的,臣子所谓的仁君,可能在某些方面,对于天下来说,是一位暴君,反之亦然。”
一阵带着水汽的晚风吹过,蒙恬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有一种彻骨的寒冷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天空中一道惊雷炸响,照亮了瞬间的天地,蒙恬猛然回过神,皱眉催动了马车。
“看吧,就说要下雨了。”王翦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
“大将军,明察秋毫。”蒙恬深吸一口气,语气复杂的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