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翻云覆雨-《独步天涯.》


    第(2/3)页

    很久才听见贡院中副主考喊道,“礼部侍郎李辉,李大人到了。”刘宝恩看向大门,见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臣,被一众人围着走进贡院。

    李辉一进贡院便皱起眉来,心想,“就是你们帮该死的年轻文人,使得我们这些老臣个个乌纱难保,实在可恨!”口中却道:“众位举子,我是当朝礼部侍郎李辉,圣上任命的主考官,我希望众位举子能金榜题名,为陛下分忧。来人,为众位举子发题!”

    李辉一声令下,手下人忙活起来,为众举子发放试题。

    半晌才发到刘宝恩这里,他接过题,道了声谢,展开题纸。题目竟是三教与治国之道,刘宝恩心中一动,暗道,“这题怎么与我那天的悼文那么像,莫非陛下有意为之?”

    刘宝恩心中有了底,大笔一挥,一气呵成,文章写得行云流水,文道皆是上流,举世少有,比那日的悼文又高出不知多少,竟不亚于初唐四杰。

    不多时他就交了答卷,笑着出了考场,心中道,“我的文章就算不能当上状元,也定然会金榜题名,这次总算要出人头地了!”

    刘宝恩刚回到寺中,弥远便迎了上来,“阿弥陀佛,刘施主答得怎么样,可还顺手?”

    “弥远小师傅,我刘宝恩定然要平步青云了,过几日我当朝为官,定会为寺中佛像重塑金身,报答普度大师的再造之恩。”刘宝恩高兴地道。

    弥远道:“刘施主一定累了吧,快到屋中歇歇吧。”

    刘宝恩点点头,“确实有些乏了。”说着回了后院,自己房中休息去了,可能因早起加之答卷着实累了,头一枕到床板就沉入了梦乡。

    一个月后,到了发榜的日子,刘宝恩高兴地去贡院前看榜。

    看榜的人很多,挤得偌大的街道水泄不通,有人中榜欢呼,有人落榜悲痛,甚是喧哗。

    刘宝恩暗运内力,挤开众人,来到榜前。他以为前三甲中一定有自己的名字,可他从榜单第一名看到最后一名都没看到自己。刘宝恩心道,“怎么回事,莫非是我看漏了?”

    他又反复看了三遍,都没见到自己的名字,他心中一寒,莫非自己文中有不妥之处,可他回忆半天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不由得心中一阵迷茫。

    正想着,赵福到了刘宝恩身边,施了一礼道:“我们老爷请公子到府中一叙。”

    刘宝恩想道,“早就听说赵匡胤是柴荣面前红人,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他如今又派人找我,不知所为何事?”

    刘宝恩跟着赵福来到赵匡胤府中。

    “参见赵大人。”刘宝恩忙跪下道。

    “这是做什么,刘公子快起来。”赵匡胤搀起刘宝恩,笑着说;“今日发榜了,刘公子想必高中了吧。日后便要同殿称臣了,今日特意为刘公子祝贺。”

    “唉”刘宝恩听赵匡胤的话长叹口气,“赵大人,在下并没有中举。”

    “什么,刘公子没中举?”赵匡胤不太敢相信,“以刘公子的才华圣上都赞赏,怎会不中?”

    赵匡胤说着引刘宝恩进了府,一路穿廊过厦,到了后花园,穿过后花园的一处月亮门,到了一间极是奢华的小屋,这间小屋旁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怡远轩”三字。两人在屋中坐了,下人端上茶来。

    刘宝恩迷茫地道:“不瞒赵大人,在下也不明白为何没中,依在下看来,应试的文章要比那日大人在大相国寺看过的悼文强过数倍啊!”他把自己在考场写的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一遍。

    赵匡胤听刘宝恩默诵着,不断点头,不禁称赞道,“大唐李太白为诗仙,我看以刘公子这篇文章可称文仙了!”

    “赵大人谬赞了,在下自知不至好到那般地步,可是榜中无名,这实在不知为何?”刘宝恩道。

    “刘公子,你放心,今日你先住在这里,明日一早与我金殿面君,必能为你讨回公道。”赵匡胤道。

    “那多谢赵大人了!”刘宝恩深施一礼,激动地道。

    当日刘宝恩去大相国寺与弥远辞别,取走了东西,到赵匡胤府中住下,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赵匡胤带着刘宝恩上了金殿。

    柴荣刚在龙椅上坐稳,便看见殿中武班之首赵匡胤身旁站着一文雅少年,正是那日大相国寺中见过一面的刘宝恩。柴荣见刘宝恩站在殿下,心中一喜。

    “众位爱卿,有何本奏?”柴荣道。

    李辉当先道:“启奏陛下,这次科举招来不少年轻的俊才,现在可谓野无遗贤了。”

    众人听李辉此言都跪下向柴荣道贺,柴荣心中大喜,“李爱卿,这次功劳不小,如今平章一职还空着呢,不如……”

    “陛下不可!”赵匡胤忙出班拦住道:“陛下,李辉误国,臣请赐死国贼李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