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命-《昌文》


    第(3/3)页

    黄昌文于工作是无愧的,于家庭,他却有天大的遗憾。

    儿子一天不回来,梁一天就忧思着。

    但凡黄昌文做了一丁点不如她意的事,她就会翻旧帐,责怪黄昌文,说他把儿子追出去了,使得他现在都不回来,人是否还在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未知数。

    黄昌文也免不了自责,听得任由老婆埋怨,念叨完,还得安慰,以抚平妻子心中的郁结。

    九月,黄昌武来到下联合。

    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说黄顺义从部队退役,准备给他把婚结了,邀请大家国庆节的时候去耍。

    黄昌文道:“才多大,就要结婚了?”

    黄昌武笑道:“你说多大,86年的,22了。”

    是啊,黄顺义都22了,黄小昆大他5岁,如果是在农村,自己都抱上孙子。

    梁觉得别人的幸福更加衬托自己的不幸,又觉黄昌武不知比黄昌文高出了多少,黄昌文但凡有一点黄昌武的思想觉悟,自己这个家怎么会到现在这般境况?

    黄昌武自从入赘之后,就把家里的大事小情揽在自己身上,陈容容除了看店煮饭,基本上没做过任何重活。

    而两个孩子,顺义不喜欢读书,高中毕业就去部队当兵,顺勇受黄小军的影响,选择读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正在读书,未来也是前景光明。

    或许黄昌武不如黄昌文名气大,可他顾家,把小家经营得特别好,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模范家庭。

    一母所生,却是千差万别。

    黄昌武见大嫂忧愁满面,开解道:“大嫂,凡事往好的方面想,我相信以小昆的能力,他在外面饿不了,也不会有什么事的,我们黄家的基因在这里放着的,他肯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黄昌武说这个话是有底气的,黄昌从外地迁来贵州,多少大风大浪都闯了过来,黄天亮在下联合几大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村民们公义的好队长,自不必说,他们两兄弟在云南当兵,也是出生入死,经过沙场历练。

    到了下一辈,三个大学生,也是许多家庭望尘莫及的。

    “我就怕他低不下头。”

    知子莫若母,梁自黄小昆小时候就觉得他太过于固执,就怕在外面不肯低头,又怎么讨得了生活。

    黄昌武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放宽心,把身体养好,等着他回来,到时候给你带一个漂亮的儿媳妇和一个大胖孙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