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婚姻-《昌文》


    第(2/3)页

    黄昌文看着泰然自若的父亲,不解地问道:“你不是说妈在休息吗?”

    “昌武这狗日的……”黄天亮以为是昌武泄了密,骂道。

    黄昌文道:“你告诉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一直不告诉我?”

    他的脑子里满是母亲的记忆,点点滴滴,每一个记忆都包含着无数的爱意。

    比如一个红薯,本是母亲的早餐,她会留一半来分给儿子;

    比如裤子破了洞,她会在饭后空闲的时间,一针一线地补上;

    比如做错了事,被父亲教训时,她会站出来维护……

    可这个一直关爱他的人就这么走了,无声无息的,都没有给他一个送别的机会。

    儿行千里母担忧,或许她临死前都是念着自己的,可……

    黄昌文想着想着就觉得心中疼痛,他也知道父亲不告诉自己也是怕自己担忧,见其一言不发,深知人死不能复生,再多的责问也没有意义,不由潸然泪下,跪在了灶房的地上。

    黄天亮一生面对无数风雨,再大的挫折困难都克服了,唯独在劝人一事上最不擅长,何况亲人逝去,本就需要情感宣泄,在赵芬的葬礼之上,他亦痛哭流涕,不能免俗。

    便拍了拍黄昌文的肩膀,继续做自己的饭。

    黄昌武站院坝的枇杷树下,看着远山苍茫,任由泪水滑落,他的心也是疼痛的。

    吃过饭后,三个大男人带着香烛纸钱,来到赵芬坟前。

    赵芬是在黄昌文奔赴老挝两个月之后去世的,医生诊断她是长期营养不良,又过度劳累,忧虑成疾,以至心力交瘁,造成不幸。

    黄昌文一片又一片地烧着纸,不断念叨着:“妈,不孝子来看你了……”

    黄天亮知道儿子心中难受,但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顶天立地,抗得住风雨,说道:“人故有一死,你妈这一辈子,为你们付出那么多,就是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成材,所以明天你就回部队,好好干,你妈在天上看着你的。”

    黄昌武将香插在地上,撕着纸钱道:“明年招兵,我也去报名,一定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黄昌文看着父亲年迈的身子,担心他一人在家,有诸多不便,看着昌武道:“小武,能不能答应哥一件事,等哥退伍回来,你再去。”

    黄昌武道:“为什么?”

    黄昌文道:“我不放心爸爸一个人在家。”

    黄天亮闻言不悦,粗话出口:“你不放心,老子这么大个人有啥不放心的,去,明年必须去,你不要给老子说老子老了,老子还年轻得很,还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

    黄天亮不听儿子的劝,在联合大队,六七十岁独自生活的人都不少,何况他才五十出头,正值壮年,哪用得着人照顾。

    “给老子使劲的当,除非部队不要你们了,否则不要给老子回来。”

    这是黄昌文再次离开家时,黄天亮丢下的话,农村的日子实在是太艰难了,他还是希望儿子能在部队上多过几年的好时光。

    因为这么一句话,黄昌文在部队上整整干了六年。

    而黄昌武报名参军,却因为报名的人太多,直到1977年才顺利入伍。

    1976年,黄昌文被调到了孟腊某部,荣升炊事班班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