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元英第一次具体“看到”了自己的心。 它位于自己的胸中,其左右两边是肺部,在其之下,则是膈膜,它外有心包卫护。形状大体似圆而下尖,如同倒垂未开的莲花。 它跳跃着,舞动着,迸发出一种绝强的生机与活力。 看到它的一瞬间,元英心意附着念头的小人就感觉看到了生命。 他难以言明,震撼其不可言说的美丽。 过了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他知道,心在科学之中,主血脉,主藏神。称其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其特性是为阳脏而主神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中讲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而在修行之中,与肾脏不同,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其为阳脏,又称“火脏”。其性光明,烛照万物。 又有道:修行就是修心。 古老圣贤有大道篇章言:心,即道,道,就是心。 有刀兵之心,有礼之心,有义之心,有仁之心。 再往其上,便是常行不得,自知梦幻的在道之心。 至于圣人,则是无身有心,无身无心,无心无无心之浑心。 浑心,无形无相,无数无量,无知无欲,永恒无名。而道可道,是以道可名。 以大心见小心,以浑心见刀兵,便为画地为牢,以无限之大我,堕落成一身之小我,以此中变与不变,感受大道长恒。 又因为可道可名,便有“妄想”“分别”“执着”,生出无;此无是即是一,是宇宙之初,万物之父。 换一种看法,宇宙之中因为有了无,自然就有了有,此无便是此有。但因先后之分,前后之别,此“无”或者说此“有”,是为二,为万物之母。 无“无(有)”交,合,诞生万物,此为三。 三者,可为后天最小之微尘,亦可以为最大之世界。 是以心生万物,囊括物质精神。 此,为圣贤所述修行。 不知过了多久,元英终于回过神来。 他看着尽在咫尺,却根本看不到边缘的巨大锁链,知道自己在不动手打破枷锁,又要等下一个时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