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太太说的对,娘娘以后生了孩子,只有宝玉一个兄弟扶持的话,根本就是不行的,她需要更多的助力。 老爷到底是岁数大了,就算是娘娘替他求了官职,以后进步的空间也就那么多了,倒不如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人,也换一个其他人的忠心。 娘娘真是长大了,自己当初还不愿意让老太太教导呢,现在想想,幸亏是把娘娘送了过来。 不过,她得想办法提醒娘娘,替别人求取官职可以,但是留给宝玉的官职一定要是最重要的。 还有,娘娘如果真的诞下了皇子,那宝玉就是国舅了,想到自己竟然想让国舅爷娶一个商贾之女,王夫人真的觉得自己当初的脑子坏掉了。 不过现在也不算晚,至少大错没有铸成。 当务之急是把外甥女和宝玉的关系断开,如果大哥不愿意的话,那环哥儿呢?他虽说比宝玉小上两岁,但是也不算小了。 虽说是庶子,但是老太太说的有道理,这庶子也是娘娘的弟弟,配一个商贾之女还配不上了? 等宝钗嫁了过来,她的嫁妆可以用来帮助娘娘生的皇子夺位,要是真的成了的话,让新皇再封环哥儿一个小官也就是了。 王夫人越想心里越是火热,只觉得眼前的甬道都比之前敞亮了。 元春估计也没想到,她只是随手帮了李沫儿一个小忙,这对婆媳就已经脑补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如果知道的话,她肯定会告诉这婆媳二人,脑补是病,得治!她根本不会给那个渣男头子生什么带有荣国府血脉的皇子的。 再说清风帝,他如今也是忙得很,他是帝王,帝王自古以来都是多疑的,当然不可能元春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所以他从圆福宫出来之后,就让人开始调查起甄家和四大家族的事情来,想要看看到底哪一方说的才是假话。 这些日子调查下来,他发现元春好像说的很有道理,相比较贾家后辈人才凋零,甄家的后代几乎可以算是人才济济。 甄家兄弟有三个儿子,除了最小的甄宝玉之外,其他两个儿子都颇为有才干,大公子在江南操持盐务搜刮银子,二公子借了送甄贵人进宫的时候入了京都,此后一直没有回金陵。 他之前只当甄宝林是要在京都备考,可是眼下看来,却不仅仅是这样,据探子说,这个甄宝林和康王过从甚密。 想到康王,清风帝的心里又生出一股子戾气,他虽然如今已经登上了皇位,但是却从来没忘记当初还是皇储的时候。 当时太上皇独宠甄太妃,如果不是后来太上皇气急之下昏迷了数日,如今登上帝位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