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邻居的真相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林辰所有可能的、绝望的未来。无论选择哪条路,终点似乎都指向某种形式的消亡——自我的、精神的,或物理的。这座公寓不是一个居住的地方,它是一个精密的消化器官,而《入住须知》,就是它的消化酶分泌说明书。 但说明书是谁写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管理员”的真面目更让林辰感到恐惧。它直指这座恐怖建筑最核心的奥秘。 在极致的压抑和对“灯熄之时”的隐晦期待中,林辰开始了他最大胆,也可能是最危险的探究——试图弄清那本不断生长、绝对权威的《入住须知》的源头。 他首先排除了“管理员”。那些非人的、滑行的存在,更像是执行单元,而非决策或创作单元。它们按指令行事,不像会编写如此复杂、带有文字游戏和心理暗示条款的存在。 是某个隐藏的“房东”?某个从未露面的终极控制者? 这个想法让人不寒而栗,但缺乏证据。而且,如果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她/它为何要制定这些规则?目的何在? 林辰的注意力回到了手册本身。他不再把它当作指令集,而是开始像分析一个活体样本一样研究它。 他注意到,条款的语言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早期的条款(大致在前十几页)语言相对直白、粗暴,更像是一系列强硬的禁令:“禁止”、“必须”、“切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初创期的生硬。 而越往后的条款,尤其是新增的条款,语言变得越发“精致”和“狡猾”。开始出现解释性的语句(“此为正常现象”、“以确保公寓环境卫生”),甚至带有心理引导的色彩(“请勿惊慌”、“请忽略”)。它们不再仅仅是命令,更是在试图塑造认知,管理情绪。 这不像是一个单一作者的手笔,更像是一个在不断学习、进化、优化的……系统。 一个毛骨悚然的念头击中了林辰。 《入住须知》……会不会是公寓本身“写”的? 这个想法疯狂至极,却又隐隐契合所有线索。 这座公寓显然拥有某种超自然的智能。它能扭曲空间,模糊时间,篡改记忆,还能生成“管理员”这样的实体来执行维护。那么,生成一本规则手册,又有什么不可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