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邻居的真相-《入住须知:404公寓》
第(2/3)页
他的热情和友善,是一种诱饵,旨在模拟一种虚假的“正常”社交,引诱住户进行不必要的互动。而所有互动的最终导向,都是将他人物化、需求化,转化为某种“交易”——,无论是购买产品,还是泄露个人信息(比如职业、需求),这些都可能成为系统评估和约束住户的“数据”。
更可怕的是,他那绝对正面的、永不消极的情绪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污染。他在无声地传递一个信息:遵守规则,融入公寓的“氛围”(即麻木和虚假),你就能像他一样“无忧无虑”。他是系统筛选并塑造出来的“成功适应”的榜样,一个活体的、行走的广告,宣扬着绝对服从带来的“幸福”。
他是系统的延伸,一个被完全同化、失去了所有自我意识、只剩下程序化反应的傀儡。他的存在,是为了同化更多人。
307的钢琴家:系统的稳定装置/警报器
至于307的前任住户,那位循环演奏的钢琴家,林辰也有了新的解读。
那永恒不变的旋律,或许并不仅仅是个人癖好或疯狂。它可能是一种“稳定装置”。用某种规律的、可预测的声波振动,来维持公寓内部某种能量场或“规则场”的稳定?或者是为了掩盖墙壁内部、管道系统里其他更令人不安的声响?
而当这种“稳定”被打破——无论是钢琴家自身的意识开始反抗,还是系统认为他不再合格——他的功能就从“稳定”变成了“警报”。那场疯狂的、毁灭性的噪音,不仅是他个人的崩溃,更可能是系统启动“更换”程序时产生的“杂音”,一个给其他住户的、血淋淋的警告:看,不稳定因素的下场。
三位邻居。三种角色。三种在系统内不同的存在状态和最终(或当前)的命运。
观察者。诱惑者。牺牲品。
林辰感到一阵彻骨的悲哀。他们都曾是和他一样,怀揣着某种希望或迫于无奈住进来的活生生的人。如今,一个成了自闭的警告者,一个成了快乐的傀儡,一个成了被更换的零件。
这就是可供选择的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