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完事后又带着他们到了西侧,这边有一大片农田,有种粮,也有种菜的。 老师让轮流耕地,众人又是目瞪口呆。 老师说,你们吃的粮,以后要咱们自己种,你们吃的菜,也要尽量咱们自己种。 反正这节课下来,所有人都觉得累。 连秦汉和赵真都是第一次拿锄头。 下课前,老师所有人每人种一棵小树苗,记着位置,以后要经常来,又说,你们这是杭州府小学第一批种树的,若干年后,这里的学生会感谢你们,因为种的都是桃树。 这时很多人有点感兴趣,觉得比较有意思。 连秦汉也专门在桃树上做了个记号,怕自己下次来忘了。 下午第二节课是数学课,老师比较年轻,从数学基础知识开始教,这部分秦汉和赵真早就学过,很多学生也学过,所以比较轻松。 第三节课是论语课,班主任段老师又来了。 他进来时信心十足,拿着论语引经据曲,说的头头是道,不料同学们经过地理课、体育实践课和数学课后,对论语没什么兴趣了。 而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学过的,很多人听的昏昏欲睡。 秦汉看在眼里,心想,相比传统文化,学生们明显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赵真:“下次科举会考什么?” 赵真摇头,这是大明国策,他一个少年当然不知道。 但皇帝既然教育改革,将来科举肯定不会和以前一样。 下午就三节课,放学前,段老师指了最左边一排同学留下打扫卫生,其余人可以先走。 秦汉和赵真立刻起身,两人跟着人群往学校外去,今天一天下来,两人都感觉很有意思。 秦汉以前在宫里和几个兄弟一起学,哪有今天这么多人。 赵真以前学的老一套,也枯燥的很。 两少年一路开心聊着天,出了校门后,就沿御街往北去。 校门外到处是人,但没有后世那么多家长,基本普通人家都不会来接,官员商人之家,也只有少量会派人来接。 秦汉是看到班上仅有的四个女生都有马车来接,证明家里条件都是不错。 两人正走在路上,突然身后有人叫了起来。 “秦汉,别跑。” 秦汉和赵真回头,就见后面有个同学气喘吁吁跑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青年。 一转眼功夫,就跑到他们身前,两青年一前一后,把他们围住。 “就他?”其个有个青年眼中略有惊讶:“不是说十一岁吗?” 秦汉这个子像父亲朱高煦,又高又壮,这会已经接近一米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