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各回各家。 但很多人都对jcia上了心,回到各自公司后,就开始组织研发设计部门验证原料的品质。 事实证明嘉禾和孙伟挺都没有说谎。 不论是纱线,还是布匹的质地都要明显优于其他产品。 而且价格上,似乎也没有贵出多少,但对成品的品质提升却是实打实的。 雅戈尔的李如成这些年虽然分了不少精力在房产和金融上,但毕竟在纺织行业沉浸了二三十年。 各项门道都精通。 他在喀什公司又呆了两天,再三确认了纱线品质的提升来自于嘉禾轧厂提供的皮。 这种按jcia标准生产出来的皮甚至明显优于澳和美。 “全球行业的重大变局……” 李如成仿佛抓住了某个点。 “爸,你是猜测国产会抢占澳和美占领的高端市场?” 李寒穷陪在一旁,郭阳提到的‘外部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确实忍不住让人往这方面想。 “jcia的真这么好?” “这点不用怀疑。”李如成说:“不论是检测的各项指标数据,还是感官评价,jcia都要更好。” 李寒穷说:“那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发生吗,美利坚可是号称自由的灯塔。” 李如成嗤之以鼻,道:“当有人威胁到它的利益,这一切不过是个幌子。 新马集团的收购案你也参与了,现在回味出什么没有?” 李寒穷迟疑了下,说:“最初新马集团的报价是4.5亿美元,但实际上我们1.2亿美元就拿下来了。” “所以啊,外面已经日薄西山了啊!”李如成叹道:“越是这时候,越容易引来对方的拼死反扑。” 它毫不怀疑jcia会冲击到澳和美,而这两国是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贸易保护的铁拳不是没有可能落下。 只是雅戈尔值不值得为此投资嘉禾期货私募。 辗转反侧的思考了两天,李如成最终让雅戈尔停止了参与对浙沪几块地皮的竞标。 这几块地合计价值约25亿元。 与此同时,其余几家企业也相继发现,疆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已威胁到了美澳占据的高端市场。 一些苗头露出了端倪。 … 库尔勒。 天空晴朗无云。 这是一个庞大的仓储基地,坐落在一片空旷的户外,占地面积极为广阔。 大量被包裹着的整齐的排列着,像一座座小山一样,堆叠得既紧密又有序。 在基地外,则是几栋办公和住宿用的低矮建筑。 这里是嘉禾麻公司的物流园。 “物流园已成功申请了郑商所期货交割库资质,年动态入储量可达60万吨皮,也是阿克苏地区首家期货交割库。” 郭阳和季林川站在办公楼的楼顶,遥望着堆叠满了包的物流园。 寒风袭来,季林川纤细的身躯却巍然不动,“这是疆省首家期货交割库!” 国内进行期货交易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 但在过去的这几年里,作为国内重要产区的疆省,却没有任何一个期货交割库。 季林川说:“以前想要参与期货交割,必须得把货物拉到外地去,现在在阿克苏就可以完成交割。” “做得不错。” 对这一突破,郭阳是很认可的。 尤其是在未来两年印度的冲击下,轧厂和贸易商只有通过积极拥抱期货工具,才能规避市场巨变带来的风险。 以前因为交割限制,很多疆省的轧厂和贸易商并不愿意运用期货工具。 而就近有了期货交割库,上游客户会更愿意把货物放在阿克苏。 完成入库后就可以以基差点价的方式卖货,或者直接在盘面上卖出,然后通过交割库交割给下游买家。 对采购皮的下游纺织企业等来说,期货交割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原料基地,采购更便捷了。这是疆省物流的一个突破。 嘉禾麻公司也可以从中赚取仓储物流、交易佣金、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环节的利润。 除了这个交割库,郭阳在途径阿克苏时,也见到了另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期货交割库。 另外,麻公司通过收购和新建,拥有了多达13家轧厂。 加工能力突破了100万吨! 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绿洲上。 对麻公司取得的成绩,郭阳感觉还行,即使用钱砸,也得找到合适的人来执行。 上次和路易达孚、伊卡姆在国内期货市场上的交锋,虽然嘉禾赢了,从两家身上赚取了十多亿的利润。 但有一个很大的遗憾。 路易达孚持有的60万吨现货,嘉禾并没有选择交割。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原因一是交割地点不在西北。 二是嘉禾难以消化。 现如今再遇到这种情况,嘉禾不会再手下留情,而是会吃干抹净。 路易达孚和伊卡姆也并未从华夏期货市场上消失,依然是国内期货的重要参与者。 也许未来两三年双方还有再交手的机会。 郭阳沉吟道:“还要加强纺企业对期货的认识,套期保值是不错的规避风险的工具。” 季林川点了点头,“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已经和交易所在共同进行了。” 交割库和交易所的关系紧密,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嘉禾的物流园交割,也能赚取更多的费用。 所以这方面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错。 在楼顶看了一阵,两人回到了办公室。 郭阳又在心里梳理了一遍,确认目前嘉禾能做的应对措施都做了后,才准备去往下一站。 他准备去趟罗钾。 去罗钾有两条线路,一是从哈密出发,到罗钾大约380公里,可以坐列车,也可以自驾。 另一条则是从若羌出发,不过若羌这时没机场,从库尔勒过去并不方便。 郭阳自然选择先到哈密,再到罗钾的路线。 不过,还没等他出发,冠农股份的总经理崔建文便向他发出了邀请。 郭阳有点迟疑,问季林川:“冠农这两年怎么样?” “还行,但在果蔬业务上冠农的亏损比较严重。” “呢?” “冠农的加工业务体量很小,但在这次私募基金上的投资却不小。” “……” 这是一段孽缘。 在原时空,国内番茄业务做得最好的,除了国粮业,就当属冠农股份。 但让其备受股民关注的却是其持有罗钾的股份,每年躺着分红赚钱。 不过,冠农持有的罗钾股份被嘉禾收购了一部分,而且,应该已经持续分红了三年。 季林川给郭阳梳理了下冠农现状。 郭阳也趁机给祁子文发了条信息,“罗钾这几年分红分了多少钱?” 冠农现在是兵团企业,主营业务是果蔬深加工项目。 同时又投资了金矿和水电。 但果蔬深加工项目由于投资过大,杏子等杂果产能太小,致使冠农的果蔬深加工发展得不是很理想。 于是冠农再次进行了调整,利用焉耆地区的番茄资源优势,转型生产番茄酱。 又收购了一家厂,种植甜菜制。 至于业务,则是收购了一家轧厂的股权。 郭阳也在电脑上看了看冠农的股价,“股价表现有点一般。” “还好吧,不能拿他和家化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