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经由组培工厂繁育的金螺文冠果苗,其品质好得异常惊人! 在我们出发的起点景泰,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河西走廊东端风口,日照强度大,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十种九不收。 在景电工程上水前,就是荒滩野岭,土壤沙化,昼夜温差大,极易出现突变极端天气。 山区农民说:“这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但,就在这样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的地方,金螺却经受住了考验,长势也越来越好! 除了千锤百炼的种植技术外,嘉禾的育种技术才是其押注生物能源林的底气。 在和天禾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毕强的交流中,我们得知,除了最初在张掖的文冠果苗圃,天禾已经陆续在其余地区新建组培工厂和苗圃。 选址之一就有景泰。 在民谚里,这里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山上光溜溜,羊皮不沾草的贫瘠之地。 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然而,毕强却说这里是育种育苗的宝地,只有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才能培育出极品种苗和新品种。 这里培育的文冠果种苗无论移栽到哪里,都能经受得住任何气候的考验,才能保证存活。 除了景泰,天禾的其余文冠果苗圃选址也都不是易于之地。 有高纬度的阿尔泰山地; 有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若羌绿洲; 有极端干旱的库木塔格沙漠边缘,乃至于他们曾设想把苗圃建在罗布泊镇; 有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省共和xian,这里素有青藏咽喉之称,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 有文冠果地理分布最南端的雪区日喀则、林芝……如果不是墨脱的降水量实在太高,我毫不怀疑天禾会把苗圃建在雅鲁藏布江腹地。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醒悟嘉禾是何等的‘处心积虑’! 他们没有考虑过失败!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所以,当我看到有人‘担忧’嘉禾文冠果的成活率时,一时只感觉到滑稽。 如果这样的文冠果种苗都种不活,那干脆放弃这个产业! 显然,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多点耐心吧,朋友们! 只需要等到春夏,群山的繁如海会带你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嘉禾虽然称红旗河工程只是个构想,但他们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位上! 日喀则--林芝——共和——景泰——张掖——酒泉——罗布泊--若羌——阿尔泰…… 如果再连上嘉禾在云贵川桂的麻风树产业基地、苗圃,一条波澜壮阔的线路图跃然于图上! 现在产业唯一的悬念,可能在于金螺能不能普遍性亩产200斤。 如果能实现,相比实生苗亩产8斤种子需要21年回本,良种金螺+组培可能只需三年。 之所以不是两年,是因为嘉禾为了长树,不允许果农在第二年挂果。 亩产200斤的金螺,足以支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综上,嘉禾已经为文冠果产业找到了一条出路:良种+组培。 至于红旗河构想,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是极为支持的。 但这一切都得看产业先锋嘉禾能不能彻底打通这条能源产业链。 这一切,只需再等两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这篇短文一经发布后,就引来诸多媒体和博主的转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华夏农大等多所高校的有关团队也都进行了转发证实和补充。 苏教授一时也成了网络红人,其也不时在微博上补充一些细节。 而在学术界,也有诸多产业专家在各大高校、省份进行了行业报告、学术讲座。 几天的时间,一场由谣言引起的风波暂时性的消弭。 反而还让生物能源林名声大振,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从社会和经济效益层面来说,这个产业链条一旦被嘉禾打通,所能带来的利益会让全社会为之疯狂。 这将是万亿级别的产业! 一些人和组织早已按耐不住,纷纷涌向西北和西南一探究竟。 即使赵希涛这样的反对派,也由无奈变成了更无奈。 其推出的第二篇文章,虽然依旧持反对态度,但从题目从可看出一二端倪。 西部‘五江一河’可供跨流域调取的水量究竟有多少?——二评红旗河‘构想’。 反对归反对,但其每一步分析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前期工作添砖加瓦。 唯一还在坚持的反对派可能就只剩铁杆环保人士了。 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干热河谷地区的麻风树产业,只因攀西地区有人在网络上哭诉麻风树产业留下的创伤。 但这点声音在大势下极其微弱。 当楚雄展示出充满了勃勃生机的麻风树能源林时……攀西地区哭的更厉害了。 其语气中时不时还对嘉禾充满了埋怨。 云贵川:要不你也退群吧,得罪了老板不好。 攀西:老子不退! 环保组织在一旁气抖冷,原来我只是个工具人! 桂省一把将其推开:都让开,别挡道,我要出大招了! 郭阳在敦煌西湖和罗布泊镇的行程就这么被打断了,桂省领导有邀,议一议平陆运河。 从丁壹的嘴中,郭阳得知是能源林产业给桂省加满了底气。 郭阳感觉挺有意思,于是便答应去听一听。 但人还没上飞机,《农经》迎国庆的月刊也最新出炉:农企名门录--千亿级俱乐部门槛内外。 这次他同样也是封面人物之一。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