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齿常之的加急信-《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沈三问一脸的不解。

    武则天耐心的与他解释道,“大周国力有限,没办法同时支持对内的改革和对外的战争,势必只能二选其一。古语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周繁华远超周边,一旦战败,可想而知周边的敌人会如何群起攻之。

    所以,此战非同小可,大周绝不能输。

    教育改革之事,不仅是你一个人的期望,也是朕的夙愿,并非是要放弃,而是要延后。”

    若是要放弃,沈三问自然是不甘心的,大食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这时候打过来,自然也不能服输。可是内外都有各种各样的斗争,帝国就真的危机了。

    沈三问回想一番,此时阿拉伯执政的应该是****的倭马亚王朝,信奉真主,统治者只要说这是真主的指示,臣民为了宗教信仰而战,这妥妥的是一番恶战。

    皇帝陛下真正担心的还是周边的各族,战败一次就会给人帝国外强中干的印象,有利可图,周边的小国不介意用人命换利益,更可怕的是结成联盟,一起来攻。

    不过沈三问也记得,倭马亚一心在西域以北传教和发展手工业,为什么会想到来和大周开展争夺西域。

    沈三问问道,“陛下,臣听闻大食信奉***教,教义是顺从真主崇尚和平,而大食更是****政教不分,怎么会突然起了主动发起战争的心思。”

    武则天笑道:“这也是多亏了你啊。”

    沈三问一脸懵,这锅怎么到我头上了?先说好,我不背啊。

    武则天给他解释道,“黑齿常之怀疑,是西域商人将大周广阔的舆图传到了大食。照你所说的教义,应该是大食统治者觊觎东方的繁荣和财富,欺骗全民,发起了这场解放全东方人民,让他们得到真正的信仰的战争。

    以往这舆图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纸价昂贵,绘制麻烦,贵族所看的舆图要求细致,所以价格更是天价。

    行商都是靠着经验在广阔的不毛之地一次次穿行,稍有不慎,便再也回不来。

    纸价降低、造纸周期缩短,购纸更加方便,许多商人就开始尝试在纸上留下每一次的路线,因为他们想看的舆图,只需要注明有特色的景物,让人区分最适合的路线即可。

    有人成功了,近期西域丝绸之路的地图开始在一些家族内部小范围流传。

    可是他们尝试的不仅仅是商路,还有大周的风俗建筑、广博地域特产的分步。

    所以啊,如今这一战是不可避免了,若是侥幸让他们成功,大周软弱可欺的印象传到遥远的西方,这战斗就没完了。此战必须让他们败,而且是大败。”

    沈三问点点头,的确如此,一次简单的暴行得到的若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利益,便会鼓励人进一步的索求。不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大食后续的统治者会源源不断的发起战争来掠夺,与草原一样,成为世代的宿仇。

    所以,西域问题上也绝对不能让步妥协。

    武则天继续道,“吐蕃长期积贫积弱,中原王国从来没把他们当回事,可这六十多年,被禄东赞父子治理的井井有条,若是能让吐蕃袖手旁观,此战就易了,教育改革继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惜了。”

    沈三问一愣,吐蕃现在没什么功夫管这事啊。

    吐蕃赞普日渐长大,也该到了与论钦陵一决雌雄的时候,赞普占据正义之名,又会是突然发难,就算强如论钦陵,也会被坑的尸骨无存。新赞普才智平庸,未必敢与大周开战。

    沈三问:“陛下,若是钦陵不在了,吐蕃是不是就不必担忧了?”

    武则天对他有此想法并不意外,毕竟长期关注吐蕃,她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钦陵在吐蕃声望甚高,远不是小赞普能够动摇的,大周只能因势利导,若是卷入吐蕃内政,腹背受敌,并不明智。”

    沈三问回道,“赞普始终是吐蕃名义上的王,钦陵嚣张跋扈独断专行,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依臣开来,此次夺权之争,论钦陵必败。”

    武则天:“他们的成败与此战关联尚未可知。

    吐蕃与大周始终是老邻居了,双方都熟悉,吐蕃奈何不了大周,大周也不会觊觎土地贫瘠的吐蕃。

    可是大食地域辽阔,远道而来,志在经略西域还是满载而归尚未可知。

    无论谁主事吐蕃,最愿意看到的都是大周与大食两败俱伤,然后吐蕃蚕丝西域,获得最大的利益。

    大周怕的不是大食,而是大食与吐蕃的联手,吐蕃了解大周的外交战力,大食能够提供必要的兵力,这才是麻烦啊。”

    沈三问疑惑顿解,“陛下是觉得,他们已经达成协议了?”

    武则天摇摇头,“若是已有准备,大食不会如此打草惊蛇,就算黑齿常之的斥候派的再远,大食都可以分兵隐藏行径,不过,两国必然是正在接触了。”

    沈三问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可以挑拨吐蕃与大食的关系,让他们互相残杀,至少也应该找人破坏他们之间的结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