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一战胜利-《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教育效果好与不好,总有够上科举门槛的,但是科举选出的官吏质量是直接关乎统治基础的,不得不慎重。

    若是此时进行一场投票,毫无疑问的,场中十有八九都会投赞成票,这种好事,只会被有权有势的人知悉和操纵,就是给他们开的后门,那有将这天大的好事拒之门外的道理。

    不过武则天一句话不说,众人都感到一丝寒凉,圣意难测,没有足够的资本和智慧的时候,不宜轻举妄动。都不是小孩了,分分钟还是等得起的。

    武则天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平静道,“众卿以为如何。”

    这话一般人是不敢接的,不过总有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印证一些大胆的猜测,特别是近年皇帝陛下已经不再像往常谨小慎微,隐藏情绪。

    武承嗣很勇敢的站出来,“臣以为此法可行,毕竟这人与人本就是不一样的。”泥腿子读书就是为了记个数,方便干活,与他们这些金贵人是不一样的。

    武则天笑得很慈祥,看着武承嗣跟看个傻子一样,是啊,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时不时犯傻,枉费她这么多年的苦心栽培。

    这时却有些人不满了,嘀嘀咕咕的嘟囔两句,果然是没经过圣人教化的。

    武承嗣脸色铁青反应过来,立刻补救一句,“臣的意思是,那些家教好的人,多半也是能律己,以后做个好官的。”

    武则天翻过奏折后,隐去脸上的笑意,“奏折上说,择优加试,获取提名权,依据对教育改革的贡献评定每地名额。众卿又以为如何?支持或是反对,所有人表明自己的态度。”

    武承嗣赶紧表示支持,他一个皇亲,跟这些所谓的名流凑一块也没什么好处,还是抱大腿要紧。

    然后朝堂陆续响起附议和反对的声音,大家都没有解释理由,这个投票目所能见的结局,从心就罢了。

    听着寥寥无几的反对声音,几位家主心里凉了半截,这些天请客的支出就当喂狗了吧,这群没有道义的人,这倒戈的够快的。

    一些中立势力这会窃笑不已,果然还是驸马有办法,这些人这会就哑口无言了。无论是全民教育还是这次提名制度,他们都能跟着喝口汤,挺不错了。

    沈三问也趁着势头出列,“陛下圣明,鼓励求知上进,大周定能迎来新天地。”

    这次是齐刷刷的附和,所有人都夸皇帝的时候,千万不能一个人僵着,只要有机会,还得主动夸,有人夸,赶紧跟着应和,准没错。

    礼多人不怪,好话都爱听。

    武则天又眼带笑意的转向卢家主,“爱卿哭的如此悲切,可是其中有什么苦楚。”

    卢家主:“.”

    郑家主看不得陛下如此欺负世家,便出列提了一句,“全民教育所费财民繁多,臣以为科举提名制度条件应当另议。”

    沈三问愤愤不平起来,你没提议,也没想出来这个法子,事情全我做了,你们就等着获益,还议论条件,天底下哪有这么大的好事。

    郑家主又嚎道,“诸位同僚以为如何,取孝廉上品高士,岂不比根据教育成果确定名额合适。”

    台下附和之声不输于之前。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自己的利益得以保障,自然能为他们附和一二,假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反正是上次早朝做过的事,没有风险。

    教育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一日提反对,都没人能说你错。

    这时,沈三问醇厚的声音又回荡在大殿之上,“学文之事,自当由学文的成绩来决定,开支也能由学文者创造的利润和税收来支出。

    臣愿以文部收入供应天下百姓一应用具,朝廷只需管理教师编制,负担教师费用,诸位以为如何。”

    他自己花钱来做,谁还能拦着不成。朝廷招的夫子,自然不能划归到文部,这笔钱户部也给得起,所以,这帮朝臣又不知道说什么了。

    武则天对着沈三问点点头,“既然你有心,朕便准了,此事大成之后,朕亲自为你加封。”

    谁都能听出来议论的重点还是钱,世家的提议又一次被忽略了。

    沈三问立刻摆出喜庆的颜色千恩万谢。

    上次朝议结果就是他自己来负责,这次只不过是把上次决定好的事情确认一遍加通报给其他人,没什么好欣喜的。

    而且更坑的是,陛下给他许诺的好处,加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