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33章 228:围炉夜话 山下的羊圈本来准备动工,但是王天孝估摸着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要面临大水漫盖,到时候羊圈肯定只修了个半截,估计大水一冲也就跨了,所以暂时没让刘莽盖,而是以各种理由推迟到八月下旬。 刘莽和张文远已经谈妥,同意正式成为建筑公司旗下的分包商。 王天孝开始的想法是让他直接加盟公司,最好是一个小股东,这样的话,赚钱多点,他就分配的多一些,赚的少,他就拿得少一些,可以有效促进他的积极性。 可刘莽自由习惯了,说是不愿意被约束。 张文远和王天孝劝阻无果,那就随着他去了。 或许他以后看到这家公司蓬勃发展,分红远远大于提成量,甚至还可能被挤出施工队伍,可能会后悔现在没有搭上便车。 只是这又能怪谁呢。 世上的机会本来就一直都有,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抓住而已。 王天孝听张文远说到刘莽不愿意参与后,当时只是觉得遗憾。 想着自己一片好心,而且也觉得刘莽确实是个干事的人,就想拉着他一起赚点钱。 既然他没这个愿望,那还是算了吧。 证明没有一起共事的缘分。 但这个也恰恰给王天孝敲响警钟,看来这建筑队伍还必须扶植两个起来。 要不,有朝一日刘莽万一和这边闹翻,那还真是有点尴尬了。 他这辈子做很多事情都比较顺利,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觉得做什么都会水到渠成。 但其实人和人不同。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想法和远见。 碰到刘莽这种,自然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这种合作关系也并不是不行,这样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清楚知道,未来的房地产,包括大基建都是要蓬勃发展,所以这趟车必然会赶上。 如果继续合作愉快,那就和刘莽一起,若是不可以,那就算了吧,反正他们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 既然羊圈无法建设,那王天孝对养殖的期望,只好全部投注到岳母家已经安置好的一百只羊。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奶羊们除了少数几个顽固分子,其他都开始产奶了。 王天孝开始还好奇,难道这些羊子们没有和公羊发生亲密接触,也能有奶? 仔细了解才知道,原来奶羊不一定要找公羊,都是人工做。 他倒是大惊小怪了。 果然,开始少规模养羊还是有必要的。 有了这个经历,他还专门去了一趟宁县,跟着买羊的虎娃学习了一整天的养羊基础知识。 因为是大客户,小伙子非常热情。 也基本是倾囊相授。 丝毫不怕王天孝会将他们度门心法学走,坏了他们的生意。 只能说,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很朴实。 好是真的好,坏也是真的坏。 既然奶羊都开始产奶了,那如何将羊奶全部卖出去,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最近王天孝忙着收割药草,又去兰城待了几日,又要操心砖瓦厂的事情。 对市里的鲜奶店便顾不上太多。 全部交给李冠平和米小青两口子在负责。 现在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发现店子虽然发展的还行,可依然跟不上奶羊的产奶速度。 成年的奶羊每天可以产奶四五斤的样子,现在一共有四十六只奶羊在产奶,也就是近两百斤的奶。 如果全部卖出去的话,每天可以收到两百元钱。 去除一些人工,税务还有饲料等方面的问题,大概可以赚到一百五元的样子。 一个月也就是四五千。 这些钱分配到所有人身上,每个人也有大几百。 足以让岳母一家过的舒舒服服。 王天孝投资这个店子,只是作为试点,当然不会最后就一直维持这么点规模。 否则,这点小钱赚起来实在没意思。 他的目标是将奶羊的数目第一阶段提升到五百只,也就是翻十倍。 到时候每个月大概能收到四五万的样子。 基本就可以算是不错了。 但产量那么高,要销售出去,就会变得特别困难。 只靠给人们提供鲜奶,怕是很难销售殆尽,开发奶的下游产品,是将来肯定要研究的事情。 一想到这些,他又变得很是兴奋。 事情越是难,他就越想去做好。 一边心里想着,好难啊,怎么做个事情就这么难呢。 一边又想尽办法去做,这种人生,或许就是他王天孝纠结的一辈子。 店里。 李冠平和米小青看着冷藏柜还有近乎三分之一的羊奶,顿时有些发愁。 现在为了能第一时间将羊奶送过来,特地买了个三轮车,岳父李万山会在凌晨将奶送过来。 辛苦不说,反正老百姓嘛,谁不辛苦呢。 但辛苦一天,还剩下这么多奶,想着又要倒掉,他们就很是舍不得。 可不倒掉,也没办法。 鲜奶放到第二天,虽然没有坏,但很多人喝了就容易拉肚子。 甚至出现奶中毒的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