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文远只对王天孝有种特殊的感觉,每次和王天孝说话,他就觉得很舒服,仿佛在和一个长者,前辈交谈。 而事实也是如此,王天孝确实能给他带来很多新奇的思路,并且经过验证,这些思路就是不错。 证明他说的很对,都很道理。 但是在其他人身上,他就感觉不出来。 可要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他具体也很难定义,反正就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所以,他把王天孝当作一种福将。 就是上天专门派给他,指引他前行的灯塔。 不管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只要是王天孝嘴里说出来的,他就一定能从其中寻找到令人满意的未来。 就像是,王天孝早就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十分恐怖,又令人向往。 就像眼下,他虽然不怎么看得起眼前这个人,但因为是王天孝带来的,他就保持着需要的礼仪和耐心。 这就是给王天孝的面子,在事情没有说清楚之前,他愿意听听王天孝的想法。 “张总,刘莽,我今天帮你们两位撮合在一起,当然不真是为了吃饭,而是想和你们一起谈个事情。” “老王,有话你就直接说,在我这里你还垫这些开场白做什么?”张文远笑道。 “是啊,王老板,您有话就直接吩咐。” “哈哈,那我就说了啊。” 王天孝喝了口茶水,这才开口说道:“我不知道你们平日里看新闻和报纸上提到我们人口增加速度的消息,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可以给你们说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的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甚至到了现在,增速依然还没明显下降……” “嗯,这个我有关注到,确实增长不少,就我们庆城这个小地方,也是不得了,具体看看街道的人群数量,学校的开设速度,就能看出小孩子明显变得多了。” “不愧是张总,总结的很到位,观察的相当细致,”王天孝点点头,“人口增长最大的反应就是孩子们逐渐增多,那你们想想,如果这些孩子过十几年,最迟二十几年,那是不是整个社会的成年人口会激增到以前从来没有的地步?” “没错,大概十几岁是一代人,那也就是十几年后,这代人会成为社会的顶梁柱,主力军吧。”张文远虽然不知道王天孝想说什么,但是关于人口的问题,他是比较清楚的。 那个做生意的人,不会关注人流量呢。 倒是刘莽,他就有些懵逼,完全不知道王天孝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人口,和他一个包工头有什么干系呢。 他就是干他的活,人家给工程,他干,干完拿钱走人。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至于什么人口增长和减速的,他管不到那么多的事情。 可他也同时知道,王天孝既然拉着他说这些,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说这些话。 所以,他认真地听着,试图赶上王天孝的思维节奏。 “是的,按照我们之前的速度,也就是下一波人口高潮会出现是两千年前后。张总,你是一个生意人,应该知道做生意看起来是物质和资源的交换,但实际上在终极的决定点还是消费。” “嗯,是消费,不管任何东西,包括服务,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消费,消费只是在人群中寻找目标人群,如果整个人群数量增加,消费能力自然提高,这是水涨船高的事情。” “好,既然在这个事情上我们都能达到共识,那么我们进入到下一个问题,你们说说,当人口数量变多后,最先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住的地方?”刘莽试探着回答。 张文远略微沉思下,“我觉得不止是住,应该是人的最基础物质满足,也就是吃穿住行。” 王天孝点头,非常满意。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 他稀罕张文远就是这个点,别看他有时候没个正行,但是他真的非常聪明。 即使没有遇到自己,人家也能成为庆城的首富就能说明一切。 “没错,张总说的相当对,就是吃穿住行。” 王天孝笑道,“其他的我们先不说,今天刘莽在这里,我们就只说住的问题。” “老王,还是你说吧,我们听着就行。你说得这么快,连我都有点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了。” “哈哈,说得快嘛,好像也没多快呀,抱歉抱歉,我这个人就这样,一旦说到激动的地方就停不下来,那我说简单一些。” “不……你不要太简单,太简单我还理不清关系呢。” “嗯,那我接着说了,你们想想,如果人口增加多了,是不是每家每户都需要一个住的地方。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住在农村是吧,好多人家都住一个地坑院,等人口多了,是不是这些人都要从地坑院全部搬上来?” “为什么,他们可以继续住地坑院啊?”刘莽不解地问道。 “不不不,他们不会,”王天孝摇摇头,“首先是这批他们现在住的地坑院已经年久失修,不可能继续住下去了,其次呢,因为政府的政策导向,现在已经不允许新挖地坑院,要求地基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原来一个地坑院可以住一大家子人,七八户,甚至十几户,改好几十个人,那现在每户人家搬上来,是不是每家人都需要一个新家?” “嗯,没错,大家从下面搬上来,肯定需要一个新家。” “话是这样说,但王老板,你说的只是农村人吧,城市人就不用这样吧。城里人可不用住地坑院的。” “哈哈,你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王天孝笑道:“城里才几个人啊,一看你就是每天都只知道埋头干活,不关心国家大事。你没注意到嘛,我们现在推行的不是城市化进程嘛,那农村的人必然慢慢向城市靠拢……” “为什么就一定要向城市靠拢呢,农村住的好好的,什么都方便,我们干嘛要住在城里?” 刘莽还是不理解。 王天孝和张文远面面相觑,彼此苦笑。 其实这种道理,他们两个都懂的,但因为刘莽不是很关心大事和政策,所以不太理解。 王天孝决定给刘莽好好解释解释。 既然准备拉着他做事,搭建一个草头班子,就要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 这样才能激发他的主动性。 否则,若是没有明显的目标的话,不论干什么事情就会没有精气神,是成不了大事的。 “刘莽,是这样的,我慢慢给你说。你看啊,当孩子们变多,是不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就是读过书的人就慢慢变多了?” “是啊,那肯定呀。现在娃娃不都是要读书嘛,将来的孩子肯定个个都是人才,不像我们这些大老粗。” “那你再想想,如果大家都读书了,他们是不是要去大城市上大学?那大学是不是都在城市里?如果他们大学毕业了,是不是都要在城市里生活,总不能读完大学,都还跑回农村里种地吧?” “……好像是这个道理,不过也不完全对吧,因为还有很多人考不上大学呢。高中都考不上,怎么考大学?” “哈哈,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国家要慢慢从农业时代跨向工业时代,农业时代大家在农村,因为不牵涉太多的配套设施,但工业时代,是讲究合作互助的,所以就必须将资源合理配置……哦,这个说的有些多,那我再说简单一些……” 王天孝略微一沉思,笑道:“你想想,既然人多了,是不是需要的东西就多了,比如说吃穿住行,你刚才都说了吧。那这些吃穿住行是不是需要人生产出来,要不怎么用呢? 而且,随着人们逐渐变得富裕,肯定不满足当下这些简单的物资了吧,消费是不是要升级,那你说说看,是不是对应着生产也要提升规模……” “总之,随着人口增长,必然会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生产决定人口布局,人口汇聚又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便是基础建设和房子,而基础建设就需要工程来实现……” “你们看,这不是就回到我们原来的事情上了吗,我为什么要费这么多时间来说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想给你们说,在未来社会里,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建设必然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波时代给予我们的红利,就必然能有所成就。” 王天孝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感觉嗓子都有些干,便将旁边的茶水端起来一口气喝了干净。 然后自己主动拿起茶壶,又给自己加了一杯。 他放下杯子,才发现张文远若有所思,而刘莽直接是满脸懵逼,好像被点了穴道。 对他来说,有点超纲。 今天还是8000,这个月结束了。 一天假都没请。 还算敬业吧。 我们下个月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