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221:非池中之物-《大山谋生1984》


    第(2/3)页

    她轻笑道:“小王,你太客气了,能在庆城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也需要很多魄力。”

    王天孝懂她在说什么。

    庆城这个时候因为水资源缺乏,三面环山,又没有什么出去的大路,所以经济基本在全省排名倒数,也是最穷的地方之一。

    几乎没有企业愿意在这里发展,就是这个原因。

    地方穷,能获得的资源就少,消费也低,生产的东西又很难运输出去,若是强行去做,肯定会举步维艰。

    所以王天孝开始发展的就是农业,而支持张文远发展的是基建和房地产。

    而不是工业。

    庆城的工业没有发展的前景。

    三十多年后,庆城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也不是因为发展工业,而是勘探出了石油。

    围绕着石油,出现了高速,高铁,机场等等。

    所以,看起来庆城富裕了,但是老百姓却还是原来那个样子。

    没有增加多少就业,也没改善多少生活。

    甚至因为石油上的人抬高了房价,导致本地其他人反而更买不起房子了。

    庆城的房地产,出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

    这是后话。

    现在王天孝也懂得孟经理的意思,只能笑着应和。

    “你的两种草药的品级我在米老那里看过了,现在的问题是,你能保证所有的货物都是那种品级嘛?”

    “当然可以。”

    王天孝笑道:“米老那里的只是第一批,也就是早熟批,按照它们两种草药的生长规律,七月底成熟的才是最佳时节,有可能后面的药效会更好。”

    “这样啊。”孟经理点点头。

    采购最基础就是要保证质量,这也是她最关心的事情。

    “您可以实地去我们的种植区看看,您这种专家,只看一眼就能看出品级了。”

    “嗯,我会去看的。我相信米老也不会糊弄我,他可是行业里德高望重的前辈,你能得到他的推荐,本来就相当于有了一层保护伞。”

    “哈哈,也是米老提携。”

    “如果货物没有问题,我们就说说价格吧。今年因为天旱,草药的收成普遍不好,所以草药价格要稍微高一些。例如蒲公英去年只有两元,今年可以收到两块五,茵陈更是贵了一块钱,可以卖到三块五……”

    “这个价格是最终价格嘛?”王天孝记得米老说今年药价不高呀,怎么到这里,又变了说法?

    “这是一般收购价,我们具体定价要根据货物的质量。可能会适当上浮和下浮,”孟经理谈到工作,开始正式起来,看样子她能走到这么重要的岗位,确实不止是能做人。

    “当然,我们有最低要求的质量标准,若是差到一定程度,再便宜我们也不会收购,毕竟这是药材,要对患者负责。”

    “这个我懂,中药的致病机理本来就模糊,所以很依赖药材里的微量元素,若是不能保证药草的稳定,那制作出来的药剂或者药丸,治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咦,你还懂医理?”孟经理好奇地盯着王天孝。

    王天孝回过神来,挠挠头,“略懂一些,不是很多。毕竟我是种植药材的嘛,肯定也会关注药材下游使用。若是下游使用的不好,那我也就失去了市场不是。”

    “话虽如此,但坦白说,我是没想到你竟然还懂得这么多,我碰到的很多药材种植大户,都根本不知道药材使用的道理,在他们眼里,药材就是一种经济作物,能换钱就行。”

    “是啊,我们对中药的认识本来就两极分化,有的人很信任,有的人就认为没有用。”

    “那你肯定是信任的那种人了?”

    “算是吧,”王天孝笑道,“我不懂太多的高深的东西,反正就是知道,我们几千年来,靠着这些东西就这么坚挺过来了,只不过我们需要不断去研究中药后面的医理,使其成为一种可以用科学解释的东西。”

    王天孝看孟经理还在认真听,便继续说道:“其实,中药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人们很难从其中找到太多可以用科学解释的东西,即使有些药物被证明里面含有一些特殊的元素,但也就是零星点点,没有形成好的系统,更不能被量化。”

    “吃药不是吃饭对吧,你不能说管我怎么做的,只要好吃就行。药问世后,不仅要看治疗效果,还要兼顾他对人体有没有造成伤害,也就是毒理性。若是治好了这种病,又给另外一种病留下祸根,那你说这病治得还有意义嘛……”

    王天孝说着说着,发现自己又说多了。

    这个老年人的啰嗦啊。

    就没个停了。

    但他发现孟经理的眼神却柔和起来。

    “说的很好。”

    孟经理看王天孝停下来,轻声说:“说实话我觉得很感动,没想到,在这里能听到有人对中药这么清晰的评价和认识。

    不瞒你说,其实我们家世代都是中医,祖上甚至还出过宫廷御医,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随着西医入场,中医的市场越来越弱,对此,我一直很痛心……”

    “西医和中医各有优缺点,但中医相对来说,更注重人的日常保养,而西医则是病情戒断。所以就会显得中医的治疗效果不如西医。

    我个人觉得,我们并不需要特别贬低或者抬高哪个,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存在。如果病情紧急或者严重,我们就可以尝试西医,但如果是顽疾或者慢性病,那中医治疗模式显然可以起到很好作用。”

    “是啊,可现在很多人都是两分法,要么认为一点作用都没有,要么就觉得中医或者西医某一种是神话。但相对来说,西医的发展速度要远远超过中医,这让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的中医世家委实有点难过。”

    王天孝点点头,他能理解孟经理这种情怀。

    其实有这种情怀的人还不少,米青松不也是一位嘛。

    反而是他自己,却没有那么坚持,他说得就是心里想的。

    没必要将哪一门彻底打死,一切能给老百姓治病的手段,就是好手段。

    “小王,你为什么会懂这么多关于中医的东西呢?”

    孟经理还是很好奇。

    这会她对王天孝已经有了好感,虽然还是叫他小王,却语气不是那种家虚假的客气,而是带着几分真挚。

    “哦,因为我一直有这方面的兴趣,加上我不是要种植药材嘛,就专门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在您这种专家面前大放厥词,班门弄斧,您不要见怪。”

    “没有没有,你说的非常好。我很少见有人,尤其是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见解。这说明,你确实认真思考过,老实说,我们非常欣慰。”

    “您这样说,我也很开心。”

    王天孝当然不会说他关于中药的认识,都来自于自己的小儿子。

    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出生的那个。

    “就应该让你和我弟弟聊聊,他可苦恼了,每次都和我说是没有能沟通的同道中人。”

    “哦,您的弟弟……”

    “他是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立志振兴我们的中医药荣光,希望能将中医药的精华之处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病人因此受惠。

    可是啊,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即使你做个小项目,西医的就非常好,哪怕是仿制药都有很多人呢投资赞助,可中药呢,新项目越来越少……”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刚才说的,中药因为医理问题,导致很多地方都很模糊,没办法精确表示。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们的中药很多时候都依赖于药方,但这个药方呢,又需要保密,那你说你生产的药,怎么通过临床,人家怎么用呢?”

    王天孝苦笑道:“确实是这个原因。”

    “说是吧,那你既然不能通过临床,要是稍微卡的严一些,不就没办法上市嘛,一个药不能上市,如何盈利呢。制药工业总需要资金才能维持吧。无法销售,就没有意义了。”

    “这个我理解,当然还有个问题,就是中药出口也很难吧?”

    “没错,你看你什么都懂嘛,”孟经理无奈地说:“人家外国人做什么都要一丝不苟,你无法提供原材料的精确用量,还说什么少许,些微……

    这些词首先就不过关,然后你解释不清楚医理,说是什么脉络冷热,人家不懂。你还没做过毒理性实验,别人不敢用,最后你甚至连药方都无法提供……”

    “嗯,没办法。国外和我们的要求不同,我们国人常说的文化就是差不多,而别人是看的具体和精细。”王天孝感叹道。

    不知不觉,王天孝就说了许多他其实不该说出来的话语。

    而这种反差,更是让孟经理感到诧异。

    她怎么都没料到,王天孝带给她的惊喜是一波接一波,仿佛是自己不管说什么,他能接得上话。

    “这样吧,小王,等我们药材回去时,反正你要跟着过去看验收,趁机和我弟弟聊聊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一见如故。”

    “好啊,非常荣幸。”

    两人正说着,门开了,张文远和米青松一起进来。

    “看你们聊得愉快,都聊什么呢?”米青松笑着问。

    “聊一些中药的现状。”

    “唉,”米青松叹息声,“现在比不上以前了,中药的重要性越来越不被重视,只能看你们怎么说了,毕竟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