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220:第一笔收获金-《大山谋生1984》


    第(3/3)页

    看样子,也就几天的事情。

    王天孝准备回村再召集一波人,作为收割的劳力。

    有了前面三十多人的宣传,这次招聘就变得简单多了,王天孝本来估计需要一百人左右,但是放出消息后,没有经过队长通知,就直接来了两三百人。

    比平时开小会的规模还大。

    王天孝站在一处小土堆上,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头,并没有急着出声,先是让大家继续吵了一会。

    情绪激动,是没办法讨论和通知事情的。

    喜欢闹,就让闹个够。

    终于,大家看到王天孝一直看着他们,就是不说话,慢慢也安静下来了。

    一起看着王天孝,等着他发声。

    王天孝这才笑了笑,先是对大家能到这里来表示感谢,又大致说了工作任务以及需要的人数。

    当大家听到只要一百人后,顿时有些紧张。

    两三个人才能选一个。

    “首先呢,我在市里面有个店子,需要几个店员,主要任务就是你们所说的站柜台,另外可能需要出去做点宣传之类的小活,每个月薪水一百块……”

    “我去,我去,我可以做。”

    “我也可以。”

    “天孝,你看我怎么样,我是你不了解嘛,干活很上路子,还是我去吧。”

    “我看你还是算了吧,你去过市里嘛?”

    王天孝示意大家不要吵闹,“大家听我说完,这个工作呢,每天要干至少十个小时,但是中间没事的话,就可以轮换休息。因为周末可能是店子的高峰期,所以周末也不能休息,但是周末两日,可以给大家每天补助十块钱的额外工资……”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有人有些怀疑,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可不得了啊,都快两百块了。

    顶上在村里干死干活半年的收入。

    “收入算是可以,可也辛苦,我提前把丑话说到前面,大家可能没有听清楚,这个工作暂时要求每天都上班,如果请假的话也可以,但是每周最多只能请假一天。工作就是工作,非必要情况,就不能离开。因此如果家里有很多事情脱不开身,我觉得暂时还是不要尝试为好。”

    王天孝在这里执行的是六天制,但周末给补助加班费。

    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非常好的待遇。

    因为这个年代,你不管做任何事情,基本都是没有休息,如果非要休息那就是当日没有工资。

    他从后世来,尽可能给自己招纳的人给予很好的福利待遇。

    让他们死心塌地,也非常开心地工作。

    当然,要说比起后世的朝九晚五,他暂时没考虑,倒不是他支付不起,而是要符合这个时代整体的一个氛围。

    人都是有惰性的,办企业,招聘员工不是做慈善。

    如果一口气将条件放到最松,其实并不会让员工真正珍惜这个岗位,而是将他当作冤大头。

    人性,都是自私的。

    大家对于唾手可得的东西,从来都不会珍惜。

    这样一规定时间,似乎喊的人少了一丢丢,但是少的不多。

    毕竟那个收入,实在是太诱惑人了。

    但是,王天孝还有要求:“另外,关于这个工作,还有两个要求,第一个就是至少需要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第二个就是平日里一定要注意形象。”

    这两个条件提出来,人群有些炸锅。

    很快就有人喊了,为啥要学历啊,难道不识字还不能干活了。

    也有人说,大家平日里都随意穿戴,不也过的很好。

    还要注意什么形象,要求有点苛刻。

    对此,王天孝也给大家做了解释。

    城市里卖东西和农村还不一样,农村都是一些大家熟悉的农产品,价格很小,数目也比较简单,很少遇见突发的情况。

    但是要在城市里卖东西,而且是一种食品,缺乏一定的知识,可能就无法处理突发情况,没有点学历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注意形象也相当重要。

    村里大家都习惯了无所谓,但你在城市,还是闹市区里要是穿得乱七八糟,莫说没有人买你的东西,甚至都可能会被人嫌弃。

    毕竟是吃的东西嘛,大家还是挺注意环境卫生。

    经过这两个条件筛选,符合的人就变得少了很多,最后王天孝从其中选了三个人,发现她们都有个共同特征,年轻,女性。

    选定之后,王天孝犹豫再三,决定给大家说点题外话:“各位乡亲,我一直听说很多人都不愿意让孩子们去读书,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是白白浪费钱。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未来的社会啊,像我们这样落后地方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走出外面大世界的唯一路径。我们要是没文化,走到哪里都是睁眼瞎,根本找不到像样的谋生手段。”

    “尤其是女娃娃,也要读书。不要以为女娃娃是要嫁出去的,是人家人,就不让娃读书,其实好的活计不分男女,而且很多时候女人赚钱能力比男人还强。你们看,今日我想找几个拿高工资的人,可我们下面的男同志们,竟然一个都挑不出来。”

    王天孝没有深入说,但他觉得今天这个举动,应该将读书的观念传播给大家了。

    王家村因为是山村,所以教育意识相当落后。

    王天孝的儿子王鹏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也是第一个大学生。

    而王鹏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是一九九七年还是九八年,之前那么长的时间内,除去原来的老式教育模式,高考恢复后,竟然一个高中生都没有,由此可见对教育的轻视程度。

    当初王天孝让女儿读书,不仅遭受到了村里很多人呢,甚至同族,以及亲戚们的各种闲言碎语,不断怂恿王天孝让王芳出去打工,每年还能赚点回来。

    村里也一直流传谁家姑娘在南方赚了多少多少钱的说法。

    尤其是王芳因为太过偏科,考高中的时候少了十几分,需要交两千多元的借读费。

    那是九四年,两千多元对上辈子的王天孝几乎是一笔巨款,他几乎转遍了村里能借的每一家人,但借到的钱不多,收获的白眼和另一番好言相劝却不少。

    几乎没有一家人真正能理解。

    纷纷都表示,姑娘家上个初中就行了,还上高中,终究都是别人家的人,浪费那个钱做什么,还不如趁她还没嫁人,多给家里赚点钱回来。

    最后还是李雅琴家给凑了一千多元,才让王芳上了高中。

    上辈子的王天孝是个倔强的人,别人越是说让他放弃,他就越觉得孩子应该好好读书,不管自己多辛苦,都是咬着牙把孩子们全部送进大学,更是培养出两个博士,一个硕士。

    解决了鲜奶店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头。

    王天孝先从人群中喊出六个人,这是上次三十人中他觉得各方面都不错的人。

    动作麻利,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很活泛,具有一定的人员和号召力。

    这些人,是他这次准备好的组长。

    “……就是这样,前面这六位就是组长,每个组长下面带二十个人,要带那些人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但有个前提,所有组长收入都来自于你组员的工作量,若是组员们普通产量低,那整个组包括组长的收入都低,但如果哪个组的产量高,也同样是所有人收入都高。”

    王天孝笑着将规矩给大家讲述清楚。

    这是最原始的比较管理概念。

    当人数少的时候,他可以亲自看着,也可以让吴文化他们盯着,但一旦人多起来,就不可能事事都操心到位。

    该是下面分级管理的时候了。

    将矛盾交付给下面的组长。

    他们为了自己收入,肯定不会招收做事不行的人。

    即使他们想徇私,或者是有人蒙混过关进去,等到做一两天活,大家就会发现队伍里谁做事最差,差的那个人自然也会被淘汰掉。

    算是最原始的群众监督制度。

    接下来,王天孝将时间交给六个组长。

    组长们因为之前已经得到通知,所以也没有耽误功夫,心里也早有一些合适的人选。

    很快,人群就慢慢分列成六个小队伍。

    剩下的一些人,就属于每个小组都暂时不需要。

    他们在小组长这里混不到名额,又转向找王天孝,王天孝则表示这只是第一波,后面还有机会,让他们不要着急。

    他已经让小组长们唱了黑脸,自己唱唱红脸就好。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等他的羊圈建立起来后,就需要一些专门给他养羊的人。

    他没有想着去从其他地方招纳人,能带动队上的乡亲们赚点钱,就尽量将机会让给大家。

    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

    队上的人们之所以有一些矛盾,很多时候不团结,其实都是穷闹的。

    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执的不可开交。

    如果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而在工作中彼此又协作过,也就不会沉浸丁点的利益得失里。

    他们收获了钱和幸福,王天孝则是充盈了自己的劳动力。

    一步步能完成自己目标。

    8000多字。

    这本书没啥高潮,因为我就没想着写高潮,就是一个老人重生后,啰哩啰嗦的一些意难平,他这辈子做的,都是它上辈子没做的。

    他这辈子不断告诫自己的道理,恰恰是上辈子他没有懂得,人缺失什么,就会在意什么。

    不是在水字数,不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