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猛了。 再说豆腐这东西,也是庆城人们很喜欢吃的东西。 有首歌里唱到的小葱拌豆腐在庆城就非常受欢迎,而且豆腐在庆城有很多种做法。 所以做豆腐才这么流行。 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几个做豆腐的人,更是有像米家村这样直接以做豆腐为主要产业的村子。 也怪不得米粮那么想推荐他的豆腐了。 “你要不要尝尝?”米粮问妻子。 米妻笑笑:“现在不吃了,这才吃过多大会啊,你找个凳子过来陪王兄弟说会话。” “好唻。” 米粮很听话地提着个小马扎坐在妻子身边,拿过她的手轻轻揉着。 “王兄弟,你就住在杨子岭的山上?” “嗯,我是场站的人嘛,严格来说,不属于我们清泉镇的人了,没有村里面的户口,也没有土地。” “吃公家饭嘛。”米妻笑道。 王天孝也笑笑,心想他那个公家饭每个月就几十元钱,实在是不够看的。 所以他便没有想继续说。 午后的阳光温暖照着三人身上,他们就像是老友一样,慢悠悠地聊着。 豆腐脑果然很香。 不知不觉,该是王天孝回去的时候了。 他给米妻说了再见,米妻便邀请他经常来玩,下次最好是将老婆孩子们都带上。 王天孝说一定。 米粮送他出来,走出一段距离,王天孝才问米粮,妻子这个样子,有没有去大医院看看。 米粮说看了,这好像是一种遗传带来的问题,不止是后天的病。 而且还说,得了这病,基本寿命不会太长。 王天孝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沉默。 但看米粮却似乎想得很开,他反而过来安慰王天孝:“生死有命,来到这个世界一遭,其实不管怎么过都一样,是璀璨如烟般绚烂呢,还是默默无闻似地上尘埃,其实都没关系。主要的是,我们已经来过了,这不就够了嘛。” “米老哥,你们……真的活得很豁达。” “你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是吧,明知道这件事无可避免,无法挽回,为什么还要自怨自艾呢,不如趁机好好生活,每天都精彩。” 王天孝点点头。 他觉得今天最大的收获不止是配电站可以施工了,而是他从这对看起来很朴实的人身上学到很多在其他地方罕见的美好。 夫妻平平淡淡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身患重病却心态淡然,温和的就像春天的细雨,神谷里绽放的朵。 不管什么狂风骤雨还是山川洪流,都拿它们没有办法。 能被强大毁灭的永远都是强大,而很多看起来弱小的东西,或许才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坚守。 不管外面的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它们不放弃,就依然能淡然地活着,而且活的很开心。 王天孝觉得自己心灵受到很大的洗礼。 说实话,他很感动。 人到底该怎么活着,其实有很多说法,但米粮夫妇无疑是其中一种美好的路径。 而且是王天孝很喜欢,很欣赏的路径。 . 转眼就是十几天过去了。 自从上次去了岳母家,王天孝便隔三差五会去再去一次,主要是看那个羊圈的进度。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他见识过后世的羊圈构成部分,觉得很科学,便复制到这个时代。 岳母村里很多人都过来看热闹,纷纷笑说这羊圈怎么建设的比人住的地方还好呢,养羊呢还是养祖宗。 尤其是隔壁赵家人,更是阴阳怪气个不停。 岳母家本来脸皮薄,被说了几次也有点不好意思,但王天孝告诉他们不要紧的,自己这样建肯定有这样建设的道理。 管别人干嘛呢。 等到时候羊被放进羊圈里,这些人就懂了。 没必要和他们计较这些。 其实按照王天孝的计划,这个羊圈应该在半个月内完成的,为此他还专门找武平给他介绍了非常专业的施工队伍。 可没想到,具体施工的时候,人是没有问题,但是材料迟迟跟不上。 主要是镇上那个清泉砖瓦厂实在不给力。 那种国营的老厂子,早些年发展的还行,但因为人员管理松散,各种问题便逐渐多了起来。 不仅生产率低下,而且生产的质量也经常得不到保障。 因此数量也是急忙供应不上来。 岳母家这个羊圈只需要五六万页红砖,他们竟然也是断断续续。 更让王天孝郁闷的是,作为一个制造厂,竟然不会倒班,还是严格按照朝九晚五双休的模式进行工作。 真是非常先进,跨时代的管理思维了。 因为砖炉不是刚启动就能烧砖的,它还有个预热的过程。 如果是严格按照这样的作息去生产,每周五就要停炉,周一又重新启动,这炉子消耗更多的能源不说,更难受的是要耽搁时间啊。 停炉需要半天,烧炉又需要半天。 那不是一周才搞四天嘛。 那能生产出来多少东西呢。 所以王天孝开始还纳闷,一个砖瓦厂每天不出个几十万页砖是怎么混下去的,实际去打听打听,人便傻了。 果然是极品。 可现在他也没办法,就这个砖瓦厂,还是附近唯一的厂子。 不用他们的砖,就要跑到隔壁县去拉,那代价也就大了去了。 被红砖拖了后腿,羊圈便进展的相当缓慢,从奠基到垒墙,半个多月过去了,工程量感觉还不到整体的一半。 王天孝开始还比较焦急,后面也就放宽心了。 急也没办法。 只能等着红砖全部用完,然后就到了收顶阶段,让兄弟们加开速度好好干就是了。 除了岳母家的事情,自己场站的施工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