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许是王天孝被后世的生活影响了,觉得即使是西北的冬天,一共下几场雪也就差不多了。 不曾料到,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下了第三场雪。 他觉得不能耽搁了,立刻和李雅丽将孩子们包裹得严严实实,下山向村里赶去。 太晚的话,一旦雪积在山路上,摩托车就不好走了,很容易滑到。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打得王天孝脸生疼,他没有丝毫避闪的意思,在他身后,有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妻子,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不管任何时候,都要给他们提供保护。 回到村子里,这边代劳的人已经在王大宝的安排下忙碌起来了。 经过前两日的安排,一共搭建了两大一小三个帐篷。 两个大帐篷分别是吃面和坐席用,小帐篷是留给李家村的人暂时休息。 因为王天孝在村里没有房子,所以这血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就没处安排,他烦恼许久后想到这个办法。 三个帐篷里分别点燃了火堆,此刻火焰熊熊燃烧,将帐篷烘得格外暖和。 按照庆城的风俗,不管是红白事还是满月酒,在吃的方面都分两个大步骤,吃面和坐席。 所谓吃面,也被称之为喝汤,其实就是吃饸络面。 这是一种西北特殊的面种,做法是将揉成团的面放进一个叫“床子”的工具,床子下面有孔,利用压力将面压出来,就变成棒状的面,有点像拉面,但是笔拉面均匀很多。 床子的规模有大有小,家里的床子一般每次只能压两三碗面,但酒席上用的床子非常恐怖,一次性可以压出十几碗面。 人们会架一个直径接近两米的大锅,锅里烧满滚烫的开水,然后在锅上架一个巨大的床子,旁边几个妇女接连不断的揉面,床子旁几个孔武有力的大汉使出吃奶的劲不断压。 面在锅里滚几滚,就会被一碗碗捞出来,旁边有专门负责端面的孩子们,排着队伍等着端走。 就像流水线一般。 当然,只是面不叫饸络面。 饸络面最精华的还是红油汤。 在面锅的旁边,同样会支一个大锅,里面是慢慢一锅辣红色滚烫的汤。 有钱人家会在汤里放点肉进去,没钱的人就只有豆腐,萝卜丁,黄菜等等。 不管是有肉没肉,汤里都会放很多用猪肉烫的辣椒面,称之为熟油辣子,使汤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每个参加酒席的宾客来后,都要喝汤吃面,吃完后再去坐席,完成一个吃席的流程。 因为满月酒属于半天事,也就是说,真正过事的时间就只有几个小时,所以参加酒席的宾客多半都是中午吃饭前后才来,来的太早也没地方去。 现在刚过早上九点,除了代劳的人各自忙碌着,宾客基本都还没过来。 要进入苜蓿地,就要从南边的路口过来,在进苜蓿地的位置,李冠平和米小青面前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两个碟子,一个碟子里面摆着散装的香烟,一个碟子里放着果。 男宾客不管抽不抽烟,都会发一根烟,若是抽烟就顺势点燃,若是不抽烟就会顺手夹在耳朵上。 女人和孩子都拿两三个果,一般不会多抓,但遇见一些不懂事的小朋友,也不会特别在意,毕竟都是图个热闹和喜庆。 这张迎宾桌旁还有另外一张桌子,桌旁坐着一位村小学的男老师,桌上有本用红纸裁做的记录簿,客人们带的东西或者上的礼金都会一项项记录清楚。 这个簿子也是一本讨债本,现在收到的人情往来,将来都要一个个还回去,要是没记清楚,到时候没给人家回礼,那就会被背后戳着脊梁骨骂。 同样的道理,若是这次谁家没来,基本也就会和他们家断绝了关系。 伱不给我们家面子,我们家也就懒得理睬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