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专司夜战、偷袭、侦察的精锐。"陆淮安解释道,"穿黑衣,涂面,用弓弩、短刀和毒镖。三十人一队,分散作战,专攻敌军软肋。" 俞大猷连连摇头:"堂堂王师,岂能如盗匪般行事?" "倭寇可曾与我等讲堂堂之阵?"陆淮安反问,"他们在台州夜袭,在温州放火,何曾光明正大?" 戚继光目光灼灼地盯着图纸,突然道:"试!先选三十人,由先生亲自训练。半月后演练见分晓。" 当夜,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陆淮安将现代特种作战理念娓娓道来:"夜不收需精于三事:其一,隐蔽行动,来去无踪;其二,一击必杀,不恋战;其三,小组配合,各自为战又相互呼应。" 戚继光边听边记,时而插问几句。俞大猷起初不以为然,但随着讨论深入,也逐渐被这种新颖战术吸引。 "最关键是选拔。"陆淮安指着名册道,"不要力大无穷的,要身手敏捷、头脑冷静的。最好是猎户出身,擅追踪潜伏。" 正讨论间,亲兵匆匆入帐:"禀将军,营外抓到两个形迹可疑的商贩。" 戚继光眉头一皱:"可曾搜查?" "搜出这个。"亲兵呈上一块腰牌。 陆淮安定睛一看,心中一凛——那是锦衣卫的暗探腰牌!严党的触角竟然已经伸到这里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