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基础物理学的冲锋需要在星系内部完成,因为唯有这里才有足够多的物资供应。但后续应用物理学层面的研究,以及各种设施的研发,却完全可以在太空之中完成。 其余文明做不到这一点,李青松却可以做到。并且,李青松在之前两千余年的漫长航行之中已经真正验证过了这一点。 那么,接下来李青松要做什么,便很明显了。 不是科技研发,不是舰队升级——现阶段李青松还未掌握任何强核级别的应用技术,也没办法给舰队升级,而是…… 再次大规模的收集物资,再次大规模的建造空壳伪装舰队,然后,逃亡进入星空! 一旦脱离了恒星系,进入到星空之中,那么,哪怕是智械天灾舰队,短时间内也无法追踪到自己。 如此,自己便有了将基础物理学突破,转化为工业和战力突破的时间。 于是,在大规模的科技研究告一段落的此刻,那数量庞大的工厂仍旧未能停下,反而进入到了更为高效的运转之中。 这一次,李青松要进行的物资储备工作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原因很简单,科技提升了,想要再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科技,所需要用到的物资数量自然就更多。 上一次起航,加上飞船自重,李青松舰队的总质量约在十万亿吨左右。 而这一次,不算飞船自重,单单是储备的物资总量,李青松便规划了约200万亿吨! 甚至于,就算规模如此庞大的储备物资,在李青松的计算之中也才勉强够用而已。 要不是时间实在紧迫,李青松甚至还想带更多的物资。 但,就算此刻的200万亿吨的物资,也为李青松带来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 那便是,这么多的物资……怎么带? 一艘巨型空天母舰的最高载重量约在几亿吨的样子。 200万亿吨的物资,岂不意味着几十万艘空天母舰? 空天母舰又不是水星级战舰,能不怎么费力气便造出几十万艘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