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青松原本以为,进入到真正的“现代化”星际战场后,类似火炮、导弹这种武器应该已经失去作用了。 比如火炮。在火药武器时代,它确实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威力巨大,射程也足够远,地位不可或缺。 导弹就更不必说了,自备推力,能飞行更远的距离,还能自动锁定目标。 但在星际战争时代,它们有一个无法解决的缺点,那便是太大了,太慢了。 目标越大,速度越慢,便必然更容易被拦截。 新式的高速雷达拦截系统,连小小的电磁炮弹丸都能拦截,更不要说动辄十几几十厘米的炮弹,和动辄数米十几米的星际导弹了。 再说它们的速度还没有电磁炮弹丸快呢。就算星际导弹,速度能有个几公里每秒了不起了。 炮弹的速度更慢。 但李青松却发现,它们在战争体系之中的“生态位”却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远程高机动高防御目标怎么打? 依靠电磁炮弹丸去慢慢啃? 这不现实。 对于更远的目标该怎么打? 除了星际导弹和炮弹之外,几乎没有合用的武器。 李青松认为,这个问题的暴露,是自己进行如此大规模实弹实战演习,耗费了如此之多的资源的最大收获。 问题暴露了,那就去想办法解决。 该怎么解决? 首先仍旧采取火药作为推进的炮弹和星际导弹肯定是不行的。 要让它们在现代化的星际战场之中具备真正的作用,就必须要为它们提速。 唯有速度上来了,才能让拦截系统的作用降低,提升己方突防概率。 炮弹的话,速度最少也要在每秒钟25公里以上——比李青松此刻出膛速度最快的电磁炮弹丸的速度都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