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东南攻略(下)-《官居一品》


    第(2/3)页

    沈就的眉毛已经拧成川字形,但没有做声,继续听那小太监讲道:“同时他们冲进户部银库,发现里面一干二净,以为被户部提前藏起来了。便情绪波动起来,将黄侍郎拉到钟鼓楼上,扒光衣服捆在鼓上,喊骂乱打,逼迫户部发饷。后来局面失控,那些丘八一顿手捶棍打,便把黄侍郎打死了,这才罢了手。”

    “不过没要到银子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小太监道:“又继续攻打其他的衙门,逼迫张鏊和我家公公与他们谈判,为了避免再出人命,张部堂和我公公只好答应尽快发放欠饷。先设法筹措了两万两银子,哗变兵士不答应,还是平息不下。后来没法子,又自掏腰包凑了三万两银子,凑足五万,分发下去。振武营的情绪才稍稍缓和。”

    “可想不到接下葫芦浮起瓢,其它闹事的大营也要发饷,还有暂时没闹事的也掺和进来,说也不能亏待了他们。”小太监小七道:“可要把欠饷补发,至少得四五十万两银子,就是砸锅卖铁也出不起这个钱,我家公公请求宽限些时日,但到了今天,他们又激动了,说天亮前见不到钱,就再攻打一个衙门,杀上几个大官……”

    这小太监讲话掺七杂八,但沈就好歹是听懂了,他点下头道:“你家公公让你出来,是不是有什么任务?”

    小七想了想,一拍脑袋道:“哎呦,瞧我这记性,差点把正事给忘了,我家公公让小得出来,让锦衣卫的兄弟帮着借谶来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摞借条道:“这是我家公公和张部堂签字画押的借条,请经略爷爷千万要帮忙啊。”

    沈就接过那一摞借条,数了数数额,统共有五十万两之巨,看了看落款处,两人好歹没昏了头,加盖的都是私印。见沈就不再说话,朱五便示意小七跟着下去,不打扰经略大人思考。

    沈就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城内的情况,现在是做出决断的时候了,他很清楚,当下首要任务是解救被困官员,不能出一丝纰漏,身为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必须有以这个群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自觉,否则便难容于这个群体,所以任何官员的死伤都是他承受不起的。

    佴时,兵乱也必须立刻平息,兵者凶器也,这么多沾染过血腥的凶器横在城中,还有许多蠢蠢欲动的,局势复杂,危在旦夕,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大祸。要是蒙受这样的污点后,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宣告结束了。这两点压倒一切-,至于严惩凶手、惩前毖后之类的,现在根本不重要。

    打定主意,沈就深吸一口冷冽的夜风,头脑一阵清明,一个大胆计划便浮现出来,反复推敲几遍,他对身后的三尺道:“把戚继光和朱五找来。”

    朱五干练无比,转眼便到了。戚继光一直在弄那些个预案,通宵未眠,所以也很快到了,两人见大人正在询问那小七城内卫军的情况,便静静等在一边,待小七退下后,才上来施礼道:“大人有何吩咐。“我已考虑周详。”沈就沉声道:“从现在起尔等必须严格听命于我,一切责任由我承担。”“大人……”两人还没见过这种对责任大包大揽的领导呢。

    “不必多言。时不我与。”沈就一抬手道=“天亮之前……”说着看了看东方,见已露出鱼肚白,不由苦笑一声道:“夜可真短了。说着正色道:“尔等听令,戚将军你迅速点齐以前兵马,夺下正阳门!”

    其实距离他们最近的是通济门,但沈就舍近取远,那是有道理的,因为南京城与严格按照‘九经九纬、南北中轴,而建的北京城不同,它讲究的是“虎踞龙盘”通俗点说,也就是依照山势地形而建,皇城在整个南京城的最东边,而所有的部院衙门,也都集中在皇城的东南角。

    戚继光已将南京地图烂熟于胸,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城内的街景……进了正阳门,是金吾、留守卫军驻地,再往北是东西向的崇禧街,过了崇禧衡,便是对列于皇宫轴心一一千步廊两侧的六部衙门,再往外则是詹事府、翰林院、通政司、锦衣卫之类低一级的衙门,整齐的列在紫禁城南面,仿佛在参拜皇宫一般……老朱皇帝的控制欲也可见一斑了。

    便听沈就吩咐道:“拿下正阳门后,立刻控制住两府卫军,我的中军也会前移到金吾卫衙之中。”说完又转向朱五道:“你和手下穿起官服,仪仗整齐,打起东南经略大旗,进城晓谕诸军,向他们传达三件事。”说着伸出三指道:“第一,新任东南经略已经到了;第二,本官体谅众军卒生活困苦,不得已才聚集部衙前请饷,可以体谅、也可以原谅,只要他们悬崖勒马,本官可以宽大处理;第三,停发妻粮子虚乌有,折色,也会立刻恢复,并尽快发清欠饷。”

    朱五费劲的记着,不由苦笑道:“小得们都是粗人,这么多词儿,怕是记不住的。”“那就这么喊……”沈就想想道:“大帅有令,妻粮停发乃是谣言,一切饷银按原先发放,诸军速速回营,保证既往不咎。”“这好记多了。”朱五笑笑,看着沈就脸色小声道:“不过是不是换个称谓……”东南官兵已经习惯了,大帅是指胡宗宪。

    “要的就是这个错觉。”沈就自嘲的笑笑道:“当兵的可不是当官的,他们只认带着他们打仗的,谁买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经略的账?”说着轻哼一声道:“说不得,还得借借就林兄的威望和感情一r,十一一”
    第(2/3)页